大型体育赛事文化融入体育院校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
张文碧
成都体育学院
引言: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世界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承载丰富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不仅展现竞技魅力更传递和平友谊、公平竞争、拼搏奋进等普世价值。体育院校作为体育人才培养基地,肩负传承体育文化、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重任。将体育赛事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既契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符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要求。
一、体育赛事文化资源,课程思政素材挖掘
奥运会作为国际顶级赛事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包含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等核心理念,蕴含世界和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其历史演变过程反映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体现各国文化交流融合,可作为国际视野培养素材。世界杯足球赛展现团队协作精神,国家荣誉感,拼搏进取态度等,诸多感人瞬间如绝境逆转、顽强拼搏都可成为思政教育生动案例。而亚运会、全运会等区域性赛事则体现民族团结、文化多样性等理念展现东方智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可作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载体。
挖掘赛事文化思政资源需建立系统化方法论,应从历史维度梳理赛事发展脉络分析其与时代背景、社会变革关联,揭示深层价值内涵。从文化维度解读赛事仪式、符号、口号等元素象征意义,辨析其承载思想价值;从人物维度聚焦杰出运动员、教练员成长历程以及人格魅力,提炼奋斗精神、顽强意志、团队协作等品质。从事件维度选取经典比赛、感人故事、争议判罚等关键节点引导学生思考体育精神与规则意识,从技术维度分析战术演变、技术创新背后科学态度与创新思维。
构建体育赛事文化资源库应注重时效性与系统性,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及时采集当代赛事新材料,分类整理历史赛事经典案例形成专题资源包。运用多媒体技术,采集整理赛事视频、图片、新闻报道等多元素材,邀请赛事参与者记录口述历史丰富资源库内容。开展校际合作共建共享赛事文化资源,通过全方位立体化挖掘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特色鲜明体育赛事文化资源库为课程思政建设奠定素材基础。
二、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赛事文化深度转化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教师应明确各学科课程思政目标,分析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结合点,体育史学科可通过奥运发展史讲授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生理学可结合运动员顽强拼搏案例阐释意志品质培养,体育管理学可通过赛事组织分析诚信理念与规则意识,体育心理学可借助竞技压力应对讲解心理调适能力。构建分层递进教学体系,基础课程融入体育精神启蒙教育,专业课程深化职业伦理教育,实践课程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
在备课阶段教师需深入研究赛事背景、精神内涵,确定与教学内容契合点,设计阶段精心选择典型案例,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互动教学环节。课堂实施阶段采用视频导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呈现赛事文化引导学生思考。课后延伸阶段布置与赛事相关探究任务,组织主题讨论,巩固思政教育效果。
教师需要建立多元评价指标包括知识掌握、价值认同、实践应用等维度,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思想变化轨迹;引入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机制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建立反馈改进机制持续优化教学设计。通过科学评价,检验赛事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实效性形成良性循环。
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拼搏精神等核心价值观,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系课程体系避免简单叠加实现学科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循序渐进教学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注重学科间协同育人形成合力,通过多维度深度转化实现赛事文化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三、实践模式创新探索,育人效果全面提升
教师需要构建课内 + 课外联动机制,课堂上分析经典赛事案例,课外组织观赛、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形成理论与实践互补格局。开展主题式教学,围绕奥运精神、世界杯文化等设计专题课程,邀请退役运动员、赛事组织者分享亲身经历,增强教学感染力。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赛事环境与场景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赛事氛围,理解赛事背后文化内涵。组织赛事分析比赛引导学生从思政视角解读赛事现象,培养分析能力与价值判断力。
教师需要建立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如思政小论文竞赛、赛事文化作品展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在体育赛事文化研究与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参与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经历与收获,形成发展性评价体系;开展赛事文化思政大使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利用重大赛事契机开展校园主题活动如奥运知识竞赛、世界杯文化节等,营造浓厚氛围。建设体育赛事文化展示区,陈列赛事历史资料、经典瞬间图片等,打造校园文化标志,组织校内模拟赛事如微型奥运会,让学生在组织参与过程中感受赛事精神。建立体育名人校园大讲堂,邀请赛事亲历者分享经验增强思政教育说服力。开发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创产品,扩大赛事文化影响力。
构建校内多部门合作平台,整合教务、学工、团委等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开展校际交流,分享赛事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经验与成果。加强校企合作与体育传媒、赛事运营机构建立实践基地,拓展学生实习机会,建立国际交流项目组织学生参访奥林匹克博物馆等赛事文化机构,拓展国际视野形成政校行企多方协同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多元实践模式创新全方位提升育人效果。
结论:体育赛事文化融入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独特优势与广阔前景。通过系统挖掘赛事文化资源,构建科学转化路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赛事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需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系统设计,强化实践环节,完善评价机制。此融合路径既能彰显体育院校专业特色又能满足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未来应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丰富实践案例形成可推广经验模式,推动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建忠 . 十四冬助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 [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4,32(2):139-143.
[2] 薛利利 , 谢伟 , 彭翔吉 . 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与实践探究 [J]. 武术研究 ,2024,9(4):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