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张明
滕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2775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出来 ,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在深入推进。当前 , 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发展状况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新时代下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展开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后具有不同学习基础这一事实 , 通过课前讨论及课上小组合作 , 让学生通过互助拉平知识基础课上针对核心知识加以交流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探索建立翻转课堂" 自学→导学→固学 " 的基本模型架构,可导入富有文化背景的微课 ,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可实现课堂交流互动 ,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可实现分层次教学 ; 可当堂检测 , 使教学更具时效性 ; 可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课后巩固等。例如在学习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时,要分情况教学。一些资料可以从专门的网页上查询,而不是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或是使用新的搜索引擎来获取更多的真实信息,而非大量的广告。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教师不应该一成不变地死记硬背,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探讨和表达,通过相互的沟通,让学生的知识和技巧得到提高,这样才更“有用”。再如在教学《选配信息设备》这部分知识时 , 可将 " 选用信息技术设备 "、" 连接信息技术设备 "、" 设置信息技术设备 " 等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提前预习 ,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的类型和特点,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操作有初步掌握。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视频的优势 , 将电脑城琳琅满目的电脑配件以及五花八门的外围设备、网络设备等等制作成微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二、优化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师生互动、班级大范围互动的学习过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课堂由教师讲变成学生讲 , 教师再点评 , 将课堂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比如,学习 "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 知识点时,首先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际的二进制进行概述, 引导学生思考 " 进制 " 的内涵,并且将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呈现出来。然后结合案例,与学生进行课本知识探讨,开展师生互动,将数据通道的知识、信道的知识、信道容量的知识、数据传输的方式都可以不断融入进去,后续还可以设定一些动态性的 Flash 来展示什么是码字、什么是码元、什么是二进制,由此使学生可以以更直观的方式去审视对应知识,也开始尝试将这样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以《excel 中 if 条件判断函数》为例,设计教学思路如下:“课前微课导学——课上反馈与检测—展示与讨论—学习—拓展与迁移”。一是课前微课导学:课前运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自行学习 IF 条件判断函数的应用,在课堂内通过学生讨论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强化学习效果,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课前导学中要求学生依据“学生成绩统计表”设想一个带条件判断计算题目,激起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从而进行IF 条件判断函数的拓展学习。二是课上反馈与检测:1、反馈:在教育云个人空间中,进入“我的教学”-“课前导学”,查看学生完成导学作业情况,并给出一定的评价。2、在线检测(是非题、单选题), 学生使用平板答题。三是展示与讨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反馈检测结果,并由学生总出IF 条件判断函数的定义、语法及使用注意事项。本环节中教师能够清晰的了解到学生存在哪些问题,甚至可以精确到哪位学生哪个问题存在困惑,教师可以在当场即时答疑,查缺补漏,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完成了知识的内化。四是课堂学习:就 IF 条件判断函数在多层嵌套时,条件表达式较易出错的现象,老师先以“切黄瓜”的视频做了形象生动的引导,随后引入“流程图”破解学生的困惑,并再次练习与反馈。五是拓展与迁移:拓展 IF 条件判断函数的使用,再次调用“课前导学”查看同学们围绕“学生成绩统计表”的数据设定的问题,由学生提出想法:“IF 条件判断函数能否与其它的函数组合成新的函数?”,再借助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去查找,并学习。本环节中教师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迁移,同时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一展才华的空间。
四、教学评价要全面,强化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或者在练习的同时,引导他们运用微课实施自我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对自己的学习和任务进行调整和完善。要做到评价公正、合理,那就必须有明确的评价指标。这个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要很强,评价的标准也要科学合理。这个标准可以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制定的。同时,标准也要体现层次性,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总能在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例如,在《数制转换》一课的评价环节,可以在微课中设计几道检测题方便学生进行自检,若没有正确解答则此次学习未通过,建议学生重新学习本课。再如,在《图像处理》一课中,在评价环节,可以将一些 " 失败 " 的案例 ( 提前收集的他人作品 ) 制作成微课加以剖析,让学生思考 " 失败 " 的原因及改进的方法,从而完善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展示一些获奖作品,并提出如下问题 : 作品都使用了哪些技巧 ? 这些技巧对作品有何作用 ? 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学会反思,从而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建构。
综上所述,在中职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 , 可以密切师生间的互动 ,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效彰显,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向社会输送更多综合型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鹤 . 刘俊强 . 巧用翻转课堂提升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实效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24).
[2]史传锋.中职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