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高阶思维能力培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进阶策略
梁彦
厦门市蔡塘学校 361000
高阶思维,作为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导的心智活动,是高阶能力的核心所在。这种能力主要体现为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将问题串引入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从而推动其高阶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以问题导向激发探究欲,培养高阶思维。但当前课堂存在实验教师主导、学生缺乏独立探究,以及探究活动形式化等问题,限制思维发展。因此,依据教学与学情设计多样化问题序列,对培养科学思维、发展高阶思维意义重大。
一、高阶思维与问题串的关联性
关于如何在小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一直是教育领域广泛探讨的课题。高阶思维能力,如分析、评价、创造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学术界对于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出了多种观点。其中,达克教授提出的七项高阶思维教学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当前,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践均高度关注利用“问题串”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趋势反映了教育界对于关于加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着重。通过设计连贯性问题序列,教师可以有效引领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内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不仅能够深化对知识点的掌握,更能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提升其高阶思维能力。然而运用问题串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时,教师需关注问题设计的层次与针对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时反馈评价。
因此,将问题串融入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合作学习,我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推动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二、小学科学探究问题串
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问题串。这些问题串不仅仅是简单的提问,而是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问题探究的脚手架。通过这些问题串,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进行推理和思考,还能实现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逐步转变。这种转变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为助力教师设计问题串,梳理课堂常用四种类型:生活化问题串关联日常生活,如“冬天衣服为何易静电”,激发探究欲;角色化问题串赋予学生特定角色,如假设为环保专家设计减塑方案,培养责任感;平行化问题串设置相似问题,如探究“水和油为何不相溶”,提升观察力;阶梯化问题串由浅入深,如围绕光合作用层层设问,构建知识体系。
精心设计问题串对小学科学探究意义重大,能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促进思维进阶。教师应依学情选合适类型,支持科学探究。
(一)生活化的问题串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主张通过生活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融入生活化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他们的生活智慧,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种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二)角色化的问题串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为了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可采取角色扮演这一教学策略。结合课程内容,将角色扮演融入精心设计的问题序列中,使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并身临其境地体验角色化问题,从而引导其思维随着问题的角色化转变而灵活发展。
(三)平行化的问题串
在处理平行化问题时,教师需根据教学需求设计一系列并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重要性上并无区别,不存在所谓的“重要问题”或“次要问题”。这种设计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并结合自身知识储备独立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变化,学生也能够灵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四)阶梯化的问题串
阶梯化问题串的设计,旨在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难度递增的问题设置,我们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有序的思维发展框架。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逐步掌握相关的知识概念,还能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不断的拓展和提升。这种递进式螺旋上升的问题设计,旨在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其高阶思维能力。
研究发现,将生活化、角色化、平行化和阶梯化问题串融入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对提升学生问题解决与分析思维能力效果显著,还能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生活化问题助学生联结知识与生活,提升应用能力;角色化问题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运用知识、培养同理心;平行化问题引导多角度分析,如探究植物生长时设计系列问题,可培养发散与批判性思维。
最后,阶梯化的问题串能够通过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玉婷.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的作用与策略研究[J]. [1] 南昌市滨江学校 , 2023.
[2] 汪艳 .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D]. 沈阳师范大学 , 2020.
[3] 罗欢燕. 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J]. [1] 桂林市汇通小学 , 2022.
[4] 林勤. 物理教学中培养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思考[J]. [1] 上海市市西中学 , 2014.
[5] 施晓明. 科学探究活动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J]. [1]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扬子第九幼儿园, 2023.
[6] 黄英 .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J]. 南康中学 ,2016.
[7] 李巍峰 . 提升初中科学分析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 2021.
[8] 张群 . 浅谈以慕课自主学习培养小学数学高阶思维 [J].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小学 , 2017.
[9] 董艳华. 化学教学应联系学生日常生活[J]. 河北省赤城县第三中学,2015.
[10] 颜娟 . 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与实施探索 [J].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