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电气设备中红外监测系统建设探析
郭德权
安徽省皖能电力运营检修股份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引言
电厂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对电力供应至关重要。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许多故障往往会以设备相关部位的温度或热状态变化为征兆表现出来,如导流回路连接故障会导致局部过热,绝缘部分性能劣化或故障会引起过热等。传统的人工定期检查方式,存在故障发现时间滞后或不清晰的问题,容易导致事故扩大影响生产。而红外监测技术作为一种不停电、非接触、直观准确的检测手段,能够有效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对保障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电厂电气设备中红外监测系统的建设具有现实必要性。
1、红外监测技术概述
红外监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红外辐射原理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在电厂电气设备监测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本原理是,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和信号处理后,可得到与物体表面温度相对应的热像图或温度值。
红外监测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在电厂中,可用于监测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开关柜等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能及时发现设备因过载、接触不良、绝缘老化等原因引起的局部过热故障。此外,在工业生产、建筑检测、安防监控等领域也有大量应用。该技术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它是非接触式检测,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检测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区域进行扫描。检测结果直观,热像图能清晰显示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便于快速发现异常热点。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微小的温度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设备潜在故障,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2、电厂电气设备红外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在电厂电气设备检测与维护中,建设红外监测系统十分必要,这与传统检测局限、其故障预警作用及保障供电安全稳定需求紧密相关。
传统检测方式局限性明显。人工巡检时,工作人员精力和视野有限,难全方位实时监测。电厂电气设备众多且分布广泛,巡检人员每次巡检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巡检周期长。这就导致一些潜在故障可能在巡检间隔期内悄然发展,最终演变成严重事故。传统接触式检测需停电操作,这不仅会打乱电厂的正常生产节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因频繁停电对设备造成损害。而且,这种检测方式只能获取有限点的信息,对于结构复杂、内部线路繁多的设备,其内部隐患很难被准确检测到。
红外监测在设备故障预警,尤其是发电机励磁回路检测中作用突出。发电机励磁回路为发电机提供磁场,是发电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回路故障前常伴随局部过热,红外监测基于红外辐射原理,能非接触、快速检测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它可对励磁绕组、励磁变流器、电刷与滑环接触部位等关键部件实时监测。励磁绕组若因绝缘老化、短路等出现局部过热,热像图能清晰显示异常高温区域,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察觉问题。励磁变流器元件故障导致局部过热时,系统可精准定位故障元件,并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准确判断严重程度。电刷与滑环接触不良致过热,系统也能及时监测到,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通过分析热像图,能判断故障位置和严重程度,便于维修人员迅速制定维修方案,及时处理。红外监测系统实时动态监测设备,犹如一双时刻警惕的眼睛,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故障,降低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为电厂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也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3、电厂电气设备红外监测系统建设要点
3.1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是电厂电气设备红外监测系统建设的基础,它包括前端监测设备布局、数据传输网络搭建和后端监控中心设置。前端监测设备布局需根据电厂电气设备的分布、类型和运行特点,合理确定红外热像仪等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确保能全面、准确地监测设备状态。数据传输网络搭建要考虑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可采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保障前端监测数据能及时、准确地传输到后端。后端监控中心设置要配备高性能的服务器和专业的监控软件,具备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3.2 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直接关系到监测系统的性能和效果,主要涉及红外热像仪等监测设备的选择和配套软件系统的要求。选择红外热像仪等监测设备时,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指标,如分辨率、测温范围、灵敏度等,以满足电厂不同电气设备的监测需求。同时,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易用性,确保能在复杂的电厂环境中正常运行。配套软件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预警等功能,能实现对监测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软件界面要友好,操作方便,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是红外监测系统的核心环节,包括数据采集与存储、故障诊断方法和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数据采集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合适的采集频率和方式,将前端监测设备获取的数据及时、准确地传输到后端进行存储。故障诊断方法可采用表面温度判断法、相对温差判断法、同类比较法等,通过对设备温度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要结合电厂电气设备的特点和运行规律,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维护与管理
维护与管理是保障红外监测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涵盖设备定期校准与维护、监测人员培训和系统安全保障。设备定期校准与维护能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按照规定的周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监测人员培训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使其熟悉监测系统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故障处理流程。系统安全保障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防火墙等,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结论
综上所述,电厂电气设备红外监测系统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检测方式局限性明显,而红外监测系统凭借其非接触、快速、直观等特点,能及时准确地预警设备故障,有效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系统架构设计合理布局前端设备、搭建传输网络和设置监控中心,科学的设备选型与有效的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完善的维护管理,确保了系统稳定运行,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监测系统将更加智能化。一方面,故障诊断会更精准,通过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能自动学习和识别更多故障模式。另一方面,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会增强,可与电厂其他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进一步提升电厂整体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贡梓童 .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电力系统在线监测研究 [D]. 西安理工大学,2018.
[2] 贺如月,李云红,李禹萱. 红外热像仪的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研究 [J]. 微处理机,2019,40 (03):72-75.
[3] 黄新波,李文君子,宋桐 . 基于 Mask⁃RCNN 迁移学习的红外图像电力设备检测 [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1,23 (01):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