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思政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教学尝试

作者

庄志凯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江苏省常州市 213161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初中思政课程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要求。思政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方式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学生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思政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不仅拓宽了教学手段和资源,还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学习体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维发展。

然而,尽管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内容相融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仍然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现状、实施路径、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创新教学策略,旨在为未来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政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教国家对教了更加资源、虚学习兴趣题。首先,很多课堂技术时,用可能地使用技术的使用,育中的 要课题。

(二)信息技术对思政课堂的潜力和优势

信息技术为初 式的限制,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 网和各种平台,教师可以 政课程的知识体系。学生不 扩展其视野,培养其信息 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实时 和互动参与到知识的深层 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上讨论、群体合作学习 析能力。第三,信息技术 论,教师可以通过多 例如,教师可的背景、发展过程 社会问题,培更加生动地呈 果 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的 方式变得 灵活和多元

同时,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堂中的应用,还能够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和难度的学 学习节奏下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学习管理系统(LMS)等平台,教师 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支持。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学 需求, 帮助 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自我反思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 堂将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得到全面提升。

二、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为思政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多媒体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借助图像、视频、动画、音频等多种多媒体素材,教师可以使抽象的政治理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增强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例如,历史事件和政治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通过文字和口头讲解完全理解。而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历史场景再现、互动动画等,能够将那些复杂的历史场景和政治事件具象化,帮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教材、课件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课后参考资料。这些材料不仅能够补充学生的课本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选择合适的多媒体素材。如在讲解政治理论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理论的来源和发展脉络,结合视频资料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帮助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相联系,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实际感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文献、纪录片以及历史人物的访谈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通过这些多媒体手段,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显著提高。

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内容,还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通过线上资源,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课外学习材料 座视频、 互动课程等。这些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帮助他们在课外 与研究。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在思政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资源将更加丰富、智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学习支持。

(二)创新课堂互动模式

传统的思政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较少,容易导致课堂氛围单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更多创新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例如,通过在线讨论平台、互动答题、在线测验等手段,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

通过这些互动手段,教师不仅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辅导。例如,在课堂 ,激发学生的思维,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在线测验和实时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每 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这种互动模式不仅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政知识。

此外,信息技术的引入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的机会。通过智能设备和互联网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学习,获取更多的学习材料 参与到课外的 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后互动和讨论,帮助学生解答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问,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堂,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和自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课堂互动模式的创新也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构建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教师则从单纯的讲解者转变为协助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这种新的课堂互动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主动性,符合现代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

为了更好地将思政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应设计一系列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辅助知识传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思政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社交平台、网络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这种实践性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虚拟仿真活动,创造一个模拟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解决实际的思政问题。这类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真实情境下的决策和行为后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模拟的社会决策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做出决策,然后评估他们的决策对社会的影响。这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程内容 ,还能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此外,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多角度分析,从而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将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发展空间,推动思政教育在更广泛领域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

尽管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政教学中带来了众多优势, 提升了教学 互动性 和灵活性 但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 若被过度依赖,可能导致课堂的机械化, 和网络资源可能使学生仅仅成为信息的接收者 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些 教师应当合理规划信息技术的使用,避免它 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应该是辅佐,而非主导。教师 当 持 思维碰撞和思想交流,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

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的角色和定位,意识到其辅助性作用,而不是将其视为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其作用在于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查询网络上的学术资源,获取思政内容的背景信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辩论和观点碰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多角度的讨论,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而教师则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问和点评来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深度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讲解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使用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而不是依赖于网络上的表面信息。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信息资源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培养他们的信息甄别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更可靠的渠道获取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进而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避免信息过载或错误信息的误导。

(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足

虽然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政教育 的信息技术素养仍然不足,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重要性,但不少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足够的能力,尤其是 存在困难。具体来说,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技 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基本 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设计出合理的信息化教学活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特别是如何在教学中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思政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升课堂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这些培训不仅应涵盖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应重点讲解如何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有效提升思政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例如,教师应该学会如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展示抽象的思政知识,如何借助互动平台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和示范课活动,让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融合的成功经验,帮助其他教师提升其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彼此借鉴,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共同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学校还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如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供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等,确保教师能够顺利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此外,学校还应定期进行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

除了学校层面的培训,教师个人也 息技术素养 教师应保持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和学习, 解最新的教 师可以通过参加在线教育平台的学习课程,增强自 极探索和使用新的教学工具和平台,如在线讨论、实 能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度。通过不断提高信 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思政课程更加生动和富有吸 提高学习积极性,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初中思政课程带 通过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 。尽管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过度依赖、教师素养不 的提高,这些问题必然能够逐步解决。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 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支持,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程的改革和创新。通过不断优化教 技术 促进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 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教 富有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内容的呈现 他们自主探索、批判性思考和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 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思维 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民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文桂 , 李俚 , 杨旭娟 . 以“知 - 品 - 悟”为主线的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以组合体读图为例[J]. 时代汽车 ,2025,(01):63-65.

[2] 郭方方 , 钟耀广 . 融合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评价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37(24):113-115.

[3] 吴丹 , 叶燕 , 钱敏 , 等 . 新工科背景下光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J]. 高教学,2024,10(36):32-35.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36.008.

[4] 肖祯怀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23(06):86-90+96.

[5] 李向东 .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信息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4,(52):183-188.

[6] 吴泽青 , 申远 , 张来宾 , 等 . 本土案例在生药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实践 [J]. 药学教育 ,2024,40(06):53-57.DOI:10.16243/j.cnki.32-1352/g4.2024.06.011.

[7] 姜艳 . 课程思政的多维溯源与创新推进— 以“公共写作”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为例 [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24,28(06):109-118.DOI:10.19411/j.cnki.1007-8606.2024.0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