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达性艺术治疗助力小学生心理创伤修复
张茜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213100
摘要:小学生处于成长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容易受到来自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一些影响会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如果不及时将负面作用抹除,将会带来一定心理创伤。而如何使用科学的心理创伤修复手段是一项重要内容,表达性艺术治疗在这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小学生;心理创伤修复
引言
2023年4月,教育部联合其他16个部门发布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指出,各级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营造良好心理环境。同年,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学校、社会、家庭要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构建良好干预机制。基于此,本文将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论述。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概念概述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非言语性的心理治疗技术。用创造性、娱乐性、象征性或隐喻性的形式,丰富和扩展心理体验。包括音乐疗法、绘画及雕塑疗法、沙盘疗法、心理剧、家庭塑像、系统排列等。它强调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而非最终的艺术成果,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安全、非评判性的表达空间[1]。
二、以表达性艺术治疗助力小学生心理创伤修复的应用路径
(一)音乐疗法
就探索以表达性艺术治疗助力小学生心理创伤修复的应用路径而言,音乐疗法被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于学校心理咨询室或者专业治疗机构来讲,应率先有所行动,构建起由资深音乐治疗师以及心理咨询师所构成的专业团队。这些专家需切实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其心理创伤拟定出个性化的音乐疗法计划。在具体实施之时,治疗师要引导小学生去选择他们所喜欢的音乐类型,抑或是鼓励他们去创作属于自身的歌曲。借由聆听、哼唱、演奏乐器等诸般方式,让小学生能于音乐之中自由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治疗师还可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联的互动游戏,像是音乐节奏接龙、音乐故事创编等等,令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逐步地释放出内心的压力与创伤。经由这样的音乐疗法,小学生能于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渐渐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拾起自信与快乐。
(二)绘画治疗
绘画治疗同样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心理创伤修复之法。对于学校心理咨询室而言,应当构建一支专业的绘画治疗团队,团队由经验丰富的艺术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共同组成。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治疗师应用心地布置一个温馨且舒适的绘画环境,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诸如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准备妥当。其应引导小学生们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譬如说家庭、朋友、梦想等等,激励他们凭借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经历。举例来讲,可以让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家,或者画出与朋友一同玩耍的场景[2]。在绘画的过程之中,治疗师应耐心地予以陪伴,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助力他们借助画作来释放内心的创伤,推动心理的愈合与成长。
(三)家庭塑像
家庭塑像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让学生于安全的心理环境当中接受治疗。治疗师应首先为小学生们介绍家庭塑像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方法。其应当将各种材质的小人偶、家具模型等道具准备齐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想象,动手搭建出家庭场景的模型。譬如,孩子能借由摆放人偶来代表家庭成员,运用家具模型来布置家里的客厅或卧室。在这个过程当中,治疗师要引导学生对家庭中的关系和互动进行描述,借由家庭塑像来表达和探讨内心的情感与经历。这样的治疗方式有益于学生更好理解和处理家庭中的创伤,促进心理的愈合与健康成长。
(四)游戏治疗
游戏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表达方式。游戏治疗所营造的是一个具备安全性且毫无评价压力的空间,让学生能于游戏的乐趣当中,再度去面对以及处理他们的情感,还有所经历过的创伤。在此过程之中,游戏绝非仅仅只是一种娱乐的方式,其成为一座能沟通内心世界和治愈心灵创伤的有效桥梁。在游戏治疗的场景里,治疗师可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予以仔细观察,深入地知晓他们内心的情感变化,以及那些尚未得以解决的创伤。比方说,有一个曾经遭遇过车祸的学生,或许会在游戏当中一次又一次地对碰撞的场景进行模拟,抑或在玩具之间制造出矛盾冲突的情况。这般看似重复的行为,实际上是学生于潜意识当中,试图凭借“玩”来实现理解、重新整合,最终得以释放那些被压抑的创伤能量。治疗师应依据实际情况,适时地对游戏的发展予以引导,助力孩子以一种安全且自主的方式,去应对这些创伤记忆。逐步使得情绪恢复至稳定的状态,达成心理的平衡和谐之态。
(五)身体感知治疗
在疗愈的进程里面,治疗师应当细心地引导学生去留意身体的那些微妙变化,诸如心跳的加速、手心的微汗或者是肌肉的紧绷。这些身体上的反应,往往是创伤在生理层面上的直接体现。借由耐心且细致地观察与追踪,学生能渐渐地察觉到身体的状态,进而与之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治疗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采取缓慢逐步的方式,谨慎地触及创伤。让学生于一个安全且受到呵护的环境当中,逐步地去体验以及释放一小部分的创伤能量,以此避免他们一下陷入剧烈的情绪波动当中[3]。譬如一个曾经经历过严重跌倒的孩子,在身体感知与情绪觉察的疗愈理念的指引之下,可能会被引导着去重新感受那一刻的身体感受,像是惊恐时心跳的飞速跳动、四肢的僵硬以及无力。治疗师可轻柔地指导孩子抖动其手臂或者脚,以模拟身体在应对创伤时的自然反应机制。借由温和且富有成效的方式,学生能在安全的治疗环境当中,勇敢地去面对那段被尘封的创伤记忆,并逐渐地释放出被压抑的恐惧以及紧张情绪。
三、结语
表达性艺术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副作用的心理干预手段,为小学生心理创伤修复提供了有效支持。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孩子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释放压抑的情绪,并促进自我觉察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推广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应用,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蓓.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宁夏教育,2024,(12):79-80.
[2]黄玲玲.表达性艺术在“开学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4,(33):178-180.
[3]谢淑茹.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导学,2024,(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