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与标准化

作者

祁龙

准格尔旗卫生健康委员会

引言:档案是事业单位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是宝贵的历史财富。进入新时代,加强档案管理,推进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既是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新形势的现实需要。规范档案管理,强基固本,夯实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标准引领,提质增效,开创事业单位发展的新局面。

一、构建“三化”档案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三化”即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高效规范的档案管理新模式。信息化建设是基础,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档案管理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智能化应用是手段,借助新兴技术赋能,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决策支持能力;一体化思路是方向,打通各类档案割裂问题,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形成布局合理、有机协同的档案管理生态。“三化”体系的构建,引领管理工作迈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新境界。

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为例,阐述如何构建“三化”档案管理体系:首先,全面推进档案数字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类纸质档案进行扫描、识别、分类,建立起结构化的电子档案库,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池。在此基础上,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将电子档案进行系统集成,建立档案目录、全文检索、安全备份等功能模块,实现对档案的集中管控和便捷利用。其次,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医疗档案数据进行智能化挖掘和分析,形成辅助临床诊疗的知识库,为精准医疗、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应用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简化档案采集流程,提高档案录入效率和准确性。最后,打通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壁垒,构建一体化管理机制。将电子档案与实体档案进行关联映射,形成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制定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统筹档案形成、保管、利用各环节,协同推进,实现无缝衔接。通过“三化”体系构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源将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管理工作将更加智能高效、标准规范。

二、强化制度与流程再造,构筑档案管理长效机制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规范档案管理行为的基石,科学的管理流程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在制度建设方面,应从事业单位实际出发,立足档案管理工作现状,系统梳理各项管理制度,查漏补缺、革新完善,形成架构合理、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在流程再造方面,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思维和手段,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压缩办理时限,简化工作手续,最大限度地释放管理潜力,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以教育事业单位为例,要全面修订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针对档案管理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分类方案,明确不同类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严格规范档案借阅、复制、鉴定等行为,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完善档案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畴,并建立奖惩机制,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要持续优化档案管理流程。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档案收集、整理、统计等关键环节的线上办理,减少人工作业和纸质材料流转。优化档案查询利用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为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针对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运用流程再造的理念,削减多余步骤,整合优化流程,切实提高管理时效和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和流程监控,通过定期检查、专项督导等方式,确保各项制度和流程落到实处,形成规范有序、持续改进的档案管理工作局面。高校档案部门唯有从制度建设和流程优化两个维度发力,才能不断巩固管理成果,构筑起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把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作为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坚持人才强档理念,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拓宽档案管理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舞台。坚持教育培养并重,完善分层分类、多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坚持以用为本,促进人尽其才,科学设置岗位,完善职业发展通道,为档案管理人员成长成才、实现价值提供广阔空间。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为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科研事业单位在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方面的实践探索值得借鉴。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超前布局,优化学缘结构。坚持专兼结合,通过公开招聘、人才派遣等方式广纳英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重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优势,与相关院校开展合作,设立档案管理专业奖学金,开辟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创新培训方式,综合运用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现场观摩等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发展通道,科学设岗,合理确定职级档次,打通档案管理人员纵向发展的“天花板”。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实绩、专业能力、创新贡献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让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脱颖而出、各尽其用。营造“近学、乐业、优绩”的良好环境,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关怀和支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科研事业单位不断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持续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为推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协同发力、整体推进。构建“三化”档案管理体系,强化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事业单位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要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大力弘扬严谨细致、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向艳慧 . 如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与标准化 [J]. 兰台内外 , 2024(26):58-60.

[2] 唐玉珍 ." 新质生产力 " 赋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研究 [J]. 兰台内外 , 2024(2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