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科技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何晓莹
宁夏中卫市第三中学 755000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全球教育图景,教育数字化转型从理念走向实践,逐步构建起虚实融合、人机协同的新型教育生态。数字素养不仅体现为对智能工具的操作能力,更涵盖教学创新、数据思维、伦理责任等复合维度,成为教师连接传统教育智慧与未来技术生态的关键桥梁。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依托数字技术推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过程,其核心在于重构教育生态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涉及技术工具的引入,更强调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治理体系的深层革新。其内涵包含三个维度,一是技术融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育效率;二是数据驱动,依托教育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现精准决策与个性化学习;三是生态重构,打破时空限制,构建开放、协同、智能的新型教育体系[1]。
二、信息科技教师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
信息科技教师的数字素养是其在数字化教育生态中开展专业实践的多维能力整合,其核心要素涵盖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数据驱动、伦理规范及持续发展等方面。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基础,要求教师熟练驾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工具,并有效融入教学场景。在此基础上,数字化教学设计能力强调依托数字资源构建互动化、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数据素养则贯穿教学全流程,涉及数据的采集、分析与解读能力,为精准教学决策与动态评价提供支撑[2]。
三、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科技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一)深化数字技能培训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信息科技教师的数字技能培训应聚焦学科核心能力,构建“技术认知—开发实践—创新应用”的进阶体系。例如教师通过智能分析工具梳理技术知识体系,设计直观易懂的数据结构动态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脉络;创新层拓展教育技术应用,如使用支持多模态交互的虚拟实验平台,模拟网络攻防演练或物联网设备协同场景。培训模式采用“项目驱动 + 产学研协同”机制,部分信息科技教研组使用智能教学评测系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学生代码逻辑,自动生成带纠错建议的个性化反馈报告,该系统经课堂验证后已迭代出适用于不同学段的算法教学模块。同时开展跨校技术工坊,如部分区域教师团队设计开源硬件实验项目,指导学生采集环境数据并开发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相关成果形成可复用的项目式学习资源库。随后建立“研训用评”一体化机制,例如将“教学资源智能开发”“教育数据分析”等能力拆解为具体指标,教师通过开发AI 互动课件、设计自适应学习系统等实践成果获取认证。
(二)创新智慧教学模式
创新智慧教学模式需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全流程重构为核心,利用智能工具与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师数字素养的动态发展 [3]。例如,学校可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智能备课系统,整合覆盖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知识点关联图、模拟实验素材等,支持教师根据不同班级特点设计教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智能分析工具,通过观察学生课堂互动状态、作业完成质量等数据,自动生成针对性辅导方案,或设计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立体化教学活动,逐步适应科技与教学结合的新模式。教学实践中可建立动态优化机制,比如教师通过实时记录学生答题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授课节奏与内容难度,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参观其他学校的智慧课堂示范课,共同研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主题活动式课堂等创新案例,形成可推广的教学经验。
(三)优化资源共享机制
优化资源共享机制应立足开放合作理念,打破学校间的资源壁垒,搭建覆盖全区域的数字化支持网络,为教师能力提升创造共享共进的成长环境。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可组织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中心,汇聚各校优秀课件、特色课程方案以及跨学科融合案例,设置资源认证机制确保原创者权益,并定期更新拓展内容库。具体实施中,可发动教师组建跨校教研小组,合作开发趣味科普动画、编程实践手册等实用资源包,通过“共建共享”模式让参与教师获得优先使用权或兑换教学设备支持,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在资源匹配环节,可建立个性化推荐系统,根据教师日常授课内容、班级学生特点,自动推送匹配的课堂活动方案或习题库,减少手动筛选的时间成本。此外,可联合师范院校开展资源创新活动,如举办课件设计大赛,组织教师参与互动课件制作培训,引导其结合教学经验改造升级现有资源。为提升资源使用效果,由教师对资源进行星级评分并反馈改进建议,定期评选优质资源重点推广,让每位教师既能成为资源使用者,也能成长为资源创造者,最终实现教学经验与数字能力的共同提升。
结束语: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其数字素养的提升需通过系统性策略实现能力重构与技术赋能的动态平衡。本文提出的深化培训、模式创新与资源共享三大策略,促进教师从技术使用者向教育创新者角色转型,也为构建开放协同的数字化教育生态提供实践路径。未来,需进一步关注区域差异、技术伦理与长效评价机制,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互融共生。
参考文献:
[1] 韩春玲.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师编程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07):137-140.
[2] 周思博. 素养导向下基于平板终端的中学信息科技教学实践——以《算法和算法的描述》为例 [C]//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第九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案例集.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490-493.
[3] 靳飞飞 , 阮霞 .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信息科技数字化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13):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