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 的小学语文读写共生写作教学模式构建
韦冬焕 兰娟 苏丹益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德胜镇中心小学 广西河池 546313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教育教学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变革,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传统读写教学常呈现割裂状态,导致学生难以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能力。读写共生理念强调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 AI 技术恰能为实现这一理念提供技术支持与资源保障。立足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视角,探索构建小学语文读写共生写作教学新模式,希望能够借助科技力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智能时代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一、挖掘AI 赋能下小学语文读写共生教学资源
智能推荐系统能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筛选适切阅读材料,突破教材限制拓展学习空间,通过分析学生阅读偏好与知识结构,系统可推送符合个体需求文章,使每位学生获取最适合自身发展素材。AI 生成技术可创造多样化写作素材与范例,包括主题句构建、段落组织、修辞手法运用等典型示例,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与灵感来源。智能语料库建设使教师获取海量文本资源,从中提取典型句式、精彩段落及完整篇章,形成读写结合教学素材库。AI 支持下互动学习平台能整合多媒体资源,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模态呈现方式激发学生感官体验,增强文本理解深度。智能分析工具可对经典文本进行结构化解析,提取文章脉络、关键词句、情感基调等要素,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组织规律,将阅读感悟迁移至写作实践。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 AI 技术挖掘读写共生教学资源。教学前,通过智能检索系统收集关于女娲神话故事多种版本,如《淮南子》《山海经》中记载,以及现代改编故事形成丰富文本群。AI 分析工具对这些文本进行比较,提取共同情节与表达特点,生成神话故事写作要素清单。课堂中教师借助 AR 技术呈现天崩地裂、洪水泛滥、女娲补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神话氛围。学生阅读文本时 AI 辅助工具标注关键修辞手法与段落结构,如拟人手法描写自然现象、排比句式增强气势等,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技巧。写作环节智能辅助系统为学生提供神话故事框架模板,包含神话人物特征、环境描写要素、情节发展脉络等,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思路。学生可选择改编《女娲补天》故事或创作新神话故事,AI 工具提供实时词句推荐,如描写天灾词汇、神话人物行动表达等。教师还利用协作平台展示学生作品,AI系统自动标注优秀表达片段,促进同伴互学。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构建AI 支持下小学语文读写共生教学流程
在前置准备阶段智能备课助手可根据课文特点与学习目标,自动生成教学重难点分析、关键词句提取、写作迁移设计等内容,帮助教师高效完成备课工作。深度阅读环节运用智能导读系统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涵,AI工具可标注文章结构要素、提示关键信息点、生成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阅读习惯。互动交流阶段,AI 辅助工具能记录分析学生讨论内容,提炼有价值观点形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合集体智慧。写作迁移环节通过智能写作辅助平台,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能力,系统可提供写作框架、词句推荐、文体特征提示等支持,降低写作难度,提升学生信心。反馈优化阶段利用 AI 批改系统对学生作品进行即时评价,指出表达不足处推荐改进方案,实现写作能力持续提升。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AI支持下读写共生教学流程具体实施如下。课前,智能诊断系统对学生阅读理解测验结果分析表明,班级学生对人物心理描写理解能力普遍较弱,据此教师明确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情感变化并迁移至写作实践。课堂伊始,AI 虚拟现实系统模拟寒冷冬夜场景,让学生切身感受主人公处境,激发情感共鸣,阅读环节智能导读程序标注文中描写小女孩心理变化关键段落,引导学生关注寒冷→温暖→幸福→安详情感转变,并思考作者如何通过环境描写、动作刻画、语言表达等手法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学生通过智能学习平台分组讨论,AI 助手自动整理各组讨论要点并生成关于情感描写手法思维导图,全班共享。教师引导学生从小女孩视角写一段内心独白,AI 写作辅助工具提供情感词汇库与句式模板,如我感到,因为 _,帮助学生表达细腻情感。学生完成写作后,智能批改系统即时分析作品,标注情感表达成功之处与可改进点,学生根据反馈修改完善。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反思阅读与写作联系,智能总结系统生成情感描写技巧清单,学生保存至个人学习空间供未来写作参考。课后,AI 推荐系统为学生推送安徒生其他童话作品与情感描写范例,鼓励持续
阅读与写作实践。
三、优化AI 融合中小学语文读写共生教学评价
教师需要利用智能评测技术实现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科学测量,系统可追踪阅读速度、理解准确率、关键信息提取能力等指标,全面把握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状况。借助智能写作分析工具对学生作品进行多维度评价,包括主题立意、结构组织、语言表达以及思维深度等方面,既关注写作技巧掌握程度也重视思想内涵表达质量。基于学习过程数据分析,构建学生个体成长档案,记录阅读量变化、写作进步轨迹、能力提升节点等信息形成动态发展评价。
AI 评价体系应注重读写联结度测评,考察学生将阅读所得迁移至写作实践能力,评估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间转化效率,教师应保持对 AI 评价结果审视态度,适时调整评价参数与标准,确保技术评价符合教育规律与人文关怀。通过优化 AI 融合中教学评价方式,能够为读写共生教学提供精准反馈引导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
结论:
通过挖掘 AI 赋能下教学资源、构建科学教学流程、优化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阅读与写作良性互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然而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技术应用与教学目标协调统一,避免过度依赖 AI 工具而忽视学生主体性发展。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学段、不同能力水平学生 AI 辅助读写共生教学策略,推动智能技术与语文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雅婧 . 析取重构,读写共生——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实施路径研究 [J]. 七彩语文 ,2025,(12):14-16.
[2] 梁泽媛.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共生[J]. 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24,(21):76-78.
[3] 郭丹丹.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读写共生探究—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17):78-80+89.
本文系河池市宜州区 2024 年校本研修专项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乡村教师教学素养发展的多元化路径与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编号:yzxbyx2024B03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