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有效利用

作者

陈雪琳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

引言:乡土材料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其中包含了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劳动、饮食、艺术等多个方面的物质与非物质资源。能够有效对校园教育起到补充作用,并促进教学活动质量获得整体提升。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乡土材料的教育价值,并将其以合理形式引入到幼儿体育课程中。确保能够开发出全新课程机制,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一、利用乡土材料,自制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是支撑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要素,要求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安全、有趣并且可操作性强的体育材料,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应用意识,使其能够灵活借助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来开展体育活动,进而促进幼儿体育教学质量的全方位提升。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乡土资源特色,引入丰富的植物、工具等活动资源来丰富课堂活动,并引导学生自主制作体育器材,促进教学活动质量的全方位提升[1]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当地常见的木、竹、草等自然材料,组织幼儿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来制作桶、竿子、梅花桩、环、箩、筒、梯、球、圈等活动材料,并组织幼儿展开竹竿舞、蹴鞠、花环操、跳竹竿等特色体育活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同时还能够一并发掘幼儿的体育意识,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类材料展开体育活动,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如此才能够充分体现幼儿体育教学价值,促进课堂活动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利用乡土材料,开发体育游戏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游戏资源对幼儿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同时灵活运用乡土材料的各类特性,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项目。以此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体育课程[2]。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的锻炼生长需求,来打造不同的体育游戏活动,并灵活运用各类乡土材料来增添游戏趣味。如幼儿大肌肉群主要是包括躯干、手臂及腿部肌肉在内的肢体力量,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跑跳运动能力与身体协调性。为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借助羽毛、粮食、织布等材料,为幼儿打造砸沙包、踢毽子、推铁环、跳房子、跳皮筋、藏老猫、捉迷藏、跳大绳、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摸瞎子、抬花轿等游戏活动,促使幼儿的身体素质获得有效提升;小肌肉群则主要包括手、足、眼等细小部位的精细动作训练,为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引入石子、草绳等乡土材料,开展抓子儿、翻花绳、弹玻璃珠等特色训练,以此有效提高幼儿整体互动水平,使其能够借助乡土材料来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并增强体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乡土材料,创建体育场景

传统模式下,幼儿体育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内场景中进行,幼儿能够接触到的事物信息有限,并且活动形式相对单一。为此在乡土教育视角下,教师可以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将当地独有的各类材料引入到幼儿体育课堂中,并通过与社会各界力量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构筑开放式的体育学习环境。以此有效拓展幼儿体育教学内涵,并使其通过体育活动来了解更多事物信息,促进幼儿获得全方位成长[3]。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采用与社区、企业、机构进行合作的方式,借助公园、农田等场景来为幼儿创设体育活动场景。期间可以借助当地特有的植物花卉、麦秆以及农具,来为幼儿搭建跑跳、攀爬、钻探等不同活动道具,并为幼儿打造大型体育活动设施。如此不仅能够充分锻炼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同时还能够融合丰富的文化元素,使幼儿通过体育来了解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劳动、生产等各类事物,进而有效促进幼儿活动质量的全方位提升,并开辟出特色化的体育教学活动。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乡土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强调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乡土材料的育人价值,并根据儿童成长需求,来打造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场景。以此有效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助力幼儿通过体育活动来了解多样化的活动事物。

参考文献:

[1]缪绘华. 享自然 展童真 悦成长——浅析利用农村田间资源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路径 [J]. 教育界, 2023, (07): 98-100.

[2]王经.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应用 [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 (13): 162-163.

[3]王艳青. 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的开发与应用 [J]. 广西教育, 2024,(07):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