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创新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连诗萌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低年级作为数学学习起点,是培养兴趣与思维的关键期。但当前教学存在教师方法传统、课堂互动少等问题,学生被动学习。培养低年级数学创新素养,对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能力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探索有效培养策略。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创新素养的内涵与特点
小学低年级数学创新素养主要涵盖批判性质疑、创造性重构与实践性迁移三个维度,并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呈现独特阶段特征。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行为具有 “四性” 特点:具象性使他们依赖实物操作理解数学,即时性导致思维火花稍纵即逝,需要教师及时捕捉;试错性让学生在反复调整中获得突破;情绪驱动性则表明成功体验能极大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热情。这些内涵与特征共同构成了低年级数学创新素养的独特图景。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创新素养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创新素养培养方面,教师与学生层面均存在显著问题。教师层面,认知偏差明显,抽样调查显示, 5 8 % 的教师认为 “创新是高年级培养目标”,导致低年级教学中创新培养缺位。教学方法上,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学生动手实践与深度思考。评价体系单一,仅以计算正确率衡量学习成果,非常规解题思路常被忽视。学生层面,思维受标准化答案影响趋于固化。课堂观察数据表明,仅有 12 % 的非常规问题获教师正向反馈,学生表达欲受抑制。此外,超 4 0 % 的学生将数学学习等同于 “做对题目”,探索兴趣匮乏,严重制约创新素养发展。
(一)情境化教学:构建问题解决的创新场域
情境化教学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情境,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对于低年级学生,具象化情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为创新素养发展创造条件。开放式问题链突破传统封闭题型,引导学生多元思考;多模态操作工具契合学生直观感知的学习特点,助力知识内化;“问题银行”则鼓励学生从被动解题转向主动提问,激发主观能动性。
在一年级人教版下册 “欢乐购物街” 教学中,教师以 “20 元买三种文具” 为开放式问题,学生为达成目标,需综合考量文具单价、数量与总价,提出等多样化方案,展现创新思维。借助货币模型、商品卡片等工具开展模拟购物,学生直观理解人民币换算与加减运算,探索多种凑整方法。“问题银行”收录“找错钱如何处理”“怎样购买剩钱最多”等原创问题,进一步点燃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实现知识建构与创新素养的共同提升。
(二)游戏化活动:搭建思维碰撞的创新平台
游戏化活动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挑战,契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能有效激发创新思维。设置梯度挑战任务,从基础关夯实知识,到创意关鼓励发散思考,再到极限关突破思维定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索;动态评价机制以创新积分为激励,学生可用积分兑换解题锦囊,既增强学习动力,又为创新尝试提供支持,营造敢想敢试的氛围。
例如在 “100 以内加减法”复习课上,设计“数字大冒险” 游戏。基础关要求快速计算常规算式;创意关给出 “只用 3 个数算出 25”等开放性题目,学生尝试不同组合与运算顺序;极限关设置“移动一根火柴使等式成立”的趣味谜题。动态评价下,学生每提出新颖解法就能获得创新积分,用于兑换提示线索。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突破常规,实现知识巩固与创新素养的同步提升。
(三)跨学科融合:拓展创新思维的发生维度
跨学科融合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将数学与多领域知识联结,为创新思维提供多元土壤。开发学科联结点,如数学绘本创作,可激活形象思维,组织主题探究活动如 “测量校园” 融合科学观察,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构建多元化展示平台(如数学剧场)则为创新成果提供传播场景,激发学生突破单一学科视角的限制。
例如在“认识图形”教学中,开展 数学和美术的融合课程,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图形创作 “未来城市”。学生需结合图形特征与空间想象,某学生用梯形和三角形组合设计 “可变形校车”,通过拼接图形理解面积可加性。跨学科实践,让知识不再是孤立的孤岛,而是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源头活水。
小学低年级数学创新素养的培养需要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构建" 做中学、创中思 " 的新型教学样态。通过情境浸润激发创新动机,游戏支架培育创新勇气,学科融通拓展创新视野,使数学学习成为儿童自主建构认知、发展高阶思维的成长之旅。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关注创新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教师创新指导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孟琼。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方法探析 [J]. 考试周刊,2023 (10):55-59.
[2] 龚淑娟.浅谈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途径[ J].好日子,2021(32):40-42
[3] 周萍文.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途径 [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7):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