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应用探究
韩晓东
平山县小觉镇小觉小学 050405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探讨优化提问技巧方法,探究提升提问效果质量途径。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普遍存在针对性不强、层次不分明、互动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能通过设计递进式提问、运用激励性提问、创设情境化提问等方式优化提问技巧。同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实施分层提问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能够有效提升提问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应用
引言: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环节,对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习方向、检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对课堂提问技巧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提问模式,未能充分发挥提问价值。本文立足小学语文课堂实际,通过考察当前提问现状,探究有效提问技巧,旨在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与问题审视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呈现出诸多值得关注问题。其一提问目标模糊不清,部分教师习惯性提问,缺乏明确教学目标指引,致使提问内容随意性强,未能与教学重点难点紧密结合。其二提问设计缺乏科学性,问题层次不分明,难易程度把握不当,既有过于简单问题浪费教学时间,也有过于复杂问题超出学生认知范围。
其三提问方式单一刻板,主要采用封闭式提问,局限学生思维空间,难以激发创造性思考。其四提问互动流于形式,教师习惯指定特定学生回答,未能实现全员参与;提问反馈不及时,对学生回答评价简单肯定或否定,缺乏深入指导;提问语言不够精准,表述模糊或复杂,影响学生理解。其五教师倾向于知识记忆型提问,重视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记忆程度,轻视思维发散型提问,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涵。最终提问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评价标准,难以客观评估提问效果。这些问题制约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果发挥,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与方法优化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教师能采取多种技巧方法加以优化。设计递进式提问,按照由浅入深思路设计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思考,理解文本内涵。运用激励性提问创设轻松氛围,采用鼓励性语言关注学生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增强自信心。创设情境化提问,结合生活实际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联系。实施开放性提问,设计无固定答案问题,鼓励多角度思考,培养创新思维。采用对比性提问,通过设置对比项,引导学生发现异同,加深理解。尝试悬念性提问,设置引人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灵活运用追问技巧,针对学生回答深入挖掘,引导思维拓展。实施分组讨论提问,组织学生合作思考复杂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注重提问语言精练,表述简洁明了,确保学生理解问题核心。构建提问预设与生成结合机制,课前设计重点问题,课中灵活调整,确保提问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引入思维导图辅助提问,将核心问题与拓展问题可视化呈现,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以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应该运用上述提问技巧。课前教师围绕司马光砸缸救人核心事件,设计递进式提问链: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哪件事情,引导学生把握主旨;接着询问面对同伴溺水危险,司马光做了什么,引导关注人物行为;然后追问为何司马光想到用石头砸缸,引导体会人物机智勇敢品质;最终设问如果你是司马光,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促进思维迁移。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想象一下,你看到有人掉进水缸,你会如何应对?通过情境代入,激发思考。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实施分层提问,对思维活跃学生提问除了砸缸,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救出落水孩子;对思维较慢学生提问司马光砸缸救人表现出什么品质。当学生回答司马光很勇敢时,教师追问哪些细节表现出他勇敢,引导回到文本寻找依据。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果与质量提升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制定科学评价标准,从提问目标、内容、形式、效果等维度评估提问质量。实施分层提问策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设计不同难度问题,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让每位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加强提问前准备,课前设计关键问题,预设可能回答,避免提问随意性。优化提问时机把握,选择恰当时机提出问题,与教学进程紧密衔接。注重提问反馈艺术,对学生回答给予启发性反馈,促进思维深化。创新提问形式,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提问;通过游戏化提问激发兴趣;利用角色扮演增强体验感。建立提问反思机制,教师定期分析提问实践,总结经验教训。营造良好提问氛围,树立平等对话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包容不同见解。构建提问梯度设计思路,按照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由感知—理解—运用—评价—创造递进提问链。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教学为例,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提升提问效果。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提问梯度:第一层次是感知理解问题故事讲述什么内容;第二层次是分析问题农夫为何要守在树桩旁等兔子;第三层次是评价问题你如何看待农夫行为;第四层次是迁移问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守株待兔现象。课堂伊始教师播放动画片段,提问动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阅读课文后教师采用分层提问策略: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回答故事有什么启示;学习能力一般学生回答农夫等待兔子多长时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形成思维互动。教学后段教师创设辩论情境:假如你是农夫邻居,如何劝说他不要守株待兔,引导学生角色扮演深化理解。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通过今天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培养提问习惯。
结论: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应用探究,发现课堂提问作为教学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仍存在目标模糊、设计不科学、方式单一、互动不足等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改进。通过设计递进式提问、运用激励性提问、创设情境化提问等技巧方法,能够有效优化提问质量。同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实施分层提问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等措施,有助于全面提升提问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欣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寄宿制学校;,2020:392-393.
[2]吕佳瑶.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DOI:10.27137/d.cnki.ghusu.2020.000542.
[3]徐婷.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与应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