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究

作者

周先华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木场乡勐撒完小,云南临沧,677706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木场乡勐撒完小 云南临沧  677706

随着 “双减” 政策的深入推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愈发注重趣味性与实效性的统一,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但在实际教学中,游戏与教学的 “两张皮” 现象时有发生:复杂的游戏规则让低龄学生望而却步,生硬的知识嵌入使游戏流于形式,最终导致课堂看似热闹却收效甚微。例如 “数学卡牌对战” 的规则混乱、“钟表迷宫大冒险” 的知识脱节等问题,暴露出游戏教学在设计与实施层面的深层矛盾。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规则复杂难懂,学生难以有效参与

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而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的游戏规则过于复杂繁琐。例如在设计 “数学卡牌对战” 游戏时,规则涉及多种卡牌组合、不同得分计算方式以及特殊卡牌的特殊规则,学生光是理解规则就耗费大量时间,且在游戏过程中,常常因记不住规则而频繁中断游戏进程,导致游戏节奏混乱。由于规则难以理解,部分学生甚至无法参与到游戏中,只能在一旁观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游戏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

(二)游戏与课堂知识衔接生硬,学习效果不佳

在数学游戏教学中,游戏与知识的衔接不够自然流畅是常见问题。有些教师设计的游戏,虽然趣味性十足,但与当堂数学知识的联系并不紧密,只是简单地将知识强行融入游戏环节。比如在教授 “认识钟表” 一课时,教师设计了 “钟表迷宫大冒险” 游戏,游戏中迷宫路线的选择与钟表知识毫无关联,仅在迷宫终点设置了几个钟表认读题目,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更多地是专注于迷宫探索,而没有真正将注意力放在钟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上,导致游戏结束后,学生对钟表知识的掌握没有明显提升,游戏与教学知识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互动和促进关系。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一)简化规则分层引导,确保游戏有序参与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多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呈现出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与自我中心性等特点。面对复杂抽象的游戏规则,他们往往难以准确理解与内化,极易出现认知混乱,导致游戏参与度降低。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规则时,需将其拆解为清晰、具体且易于操作的步骤,以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同时,由于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分层引导策略至关重要。通过差异化的指导,既能保障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跟得上游戏节奏,又能满足能力较强学生的探索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实现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

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 - 5 的认识” 教学中,“数字卡片分类游戏” 的设计与实施充分体现了这一策略。教师将游戏规则明确划分为三个步骤,语言简洁明了,学生一目了然。游戏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针对能力较弱、对单双数概念模糊的学生,通过一对一举例、形象比喻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特性;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尝试新的分类标准,如按数字大小、数位等。分层引导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点,课堂氛围活跃有序。学生不仅在趣味互动中加深了对 1 - 5 数字的认识,还初步培养了分类思维与逻辑能力。

(二)紧扣知识巧妙融合,强化学习目标达成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当新知识能够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建立起内在、非随意的联系时,学习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中,若游戏与知识只是简单拼凑,学生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学知识点的本质,将其巧妙地融入游戏环节,让游戏成为知识的具象化载体。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调用已有知识,去理解和接纳新知识,使知识的获取不再是被动的灌输,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从而切实强化学习目标的达成。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中,“超市购物模拟游戏”是知识与游戏融合的典型范例。教师精心布置教室模拟超市场景,货架上商品不仅标注单价,还标明每组商品的数量。学生在扮演顾客选购商品时,会面临诸如 “购买 4 盒,每盒 6 元的彩笔,一共要花多少钱” 这样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计算相同加数的和,逐步意识到乘法是相同加数求和的简便运算。游戏将抽象的乘法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购物计算,既激活了学生日常购物的生活经验,又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自主发现乘法的意义,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有意义学习,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

效率与质量。

结语

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优化,本质是对 “以生为本” 教育理念的践行。无论是规则设计的化繁为简、分层引导的精准施策,还是知识与游戏的深度融合,其核心都在于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需求。通过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可操作、可体验的游戏活动,既能让学生在 “玩中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又能借助情境化的问题解决,培养其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持续深化对游戏教学的理论认知,以更具创造性的设计让游戏成为连接兴趣与知识的桥梁,让低年级数学课堂真正实现 “趣” 与 “效” 的共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生动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军仁 .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J]. 数学之友 ,2024,(16):18-19.

[2] 马丽慧 . 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D]. 山西大学 ,2024.DOI:10.27284/d.cnki.gsxiu.2024.00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