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作者

晏存育 肖慧慧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411104

引言:《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其他各专业学生特别喜爱的选修课。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纳入《市场营销》课程,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技能传授相结合具有现实的深远影响。

一、《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致力于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实践能力的塑造,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融入则相对较少。这使得学生在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对社会责任、伦理道德及文化价值的缺失予以深入探讨与关注。市场营销乃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之一环,该活动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在这种形势下,市场营销课程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引导孩子们塑造健全的世间观、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以此增进他们的全面素质与技能。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略社会公益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身为求学之辈,他们当有端正的道义观念及社会担当,能够洞察商业活动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又能应对种种问题,寻求妥善之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与商业之间的互动、如何权衡商业利润与担当道义等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各方的引导与支持不可或缺。

市场营销涵盖了广告、品牌推广等范畴,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潜在风险与误导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领学生洞察广告信息的真伪,此外,还需关注提升民众的媒体理解力和消费观念,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需注重提升学生媒体认知与消费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商业广告的本质,提高消费者对权益保护的觉悟。

市场营销课程一般着重于实例剖析与实际操作,然而,对学生的品性修养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注却相对较少。然而,市场营销领域渴求拥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及对文化敏感的人才。因此,关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宇宙观、人生观之探讨,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程设计问题。

除此之外,在思政教学领域,教师同样会遇到诸多考验。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术根基,时至今日,依然需秉持纯正的思政教育观念与实践方式。另一方面,教育者须时刻充实自身教学之素材,呈现富有深度思考与针对性的实例和素材,旨在启迪学生探索热情,提升其思考本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开展《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宝贵财富,涵盖了丰富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艺术表达和行为准则。在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开展《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弘扬社会责任和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共同发展。在市场营销中,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公益事业,追求可持续发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引导,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商业伦理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只有从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重视诚信和信任。

商业活动依赖于信任,而诚信是信任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诚实守信、信义为本,通过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来建立商业信任关系。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可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和维护,提高商业活动的信任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任关系,企业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长期支持。

(三)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市场营销的目标是满足人的需求,而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本主义、仁爱之道。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可以引导学生在市场营销中注重人文关怀,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符合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可以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于品牌情感价值的理解和塑造。只有真正关心消费者、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四)倡导创新与变革。

市场营销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创新能力是企业成功的重要驱动力。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创新思维和变革意识,如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不断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 [1]。在市场营销课程中,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他们适应市场变化、面对挑战的能力。只有具备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弘扬美学与文化价值。

市场营销涉及到品牌推广和广告传播等领域,而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审美感受和文化积淀。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意识,培养他们辨别和创造具有文化价值的品牌和广告的能力。只有具备艺术品位和文化眼光,企业才能在品牌建设和广告传播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将有助于学生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市场营销人才。

三、中华传统文化下《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一)传授课程知识中坚定文化自信

在国际市场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对于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企业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知,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策略很可能会出现失误。相反,如果企业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本土文化,并且能够更好地将本土文化特点融入到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中,从而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率。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力和文化魅力的提升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支持。在此过程中,文化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化元素能够增强品牌的独特性,提高品牌的文化魅力,并且能够让消费者更加情感化地认同品牌。如果企业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知,其在品牌塑造和文化营销方面就会显得乏力。相反,如果企业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就能够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品牌营销中,从而提高品牌的文化魅力和市场影响力。

如在教学中,就“全球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中国智慧”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华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生命观;透过中华百年老字号企业宣传片、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在公司商标命名中的延伸学习,能使学生体会到“知情意行”的精神;通过“碧桂园— 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宣传片及市场推广案例的学习,使学员更加牢固地树立“修齐治平”的理念 [2]。借由探讨有关的议题,让同学能感受到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坚定中华文化的立场,自觉地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二)传授专业技能中培养人文精神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仅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人文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全面发展的基础。通过培养人文精神,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的文化背景、消费者的需求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进行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制定。市场营销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面临伦理和道德的挑战,例如如何获取客户信息、如何进行广告宣传等。传授人文精神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使其具备正确的伦理意识和道德底线。通过深入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伦理观念,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诚信和责任的态度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维护企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探讨怎样为顾客制造购物动机,使学生体会到“厚德载物,贵和持中”的思想境界[3] ;通过对产品项目进行的市场调研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的实践精神;针对特定的客户群和不同的企业进行定制,培养学生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分享销售人才原一平的事迹,激发他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大家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领悟到创造之美、人性之美和生活之美,把大学生培养成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人才。

总结:综上所述,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开展《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同时加强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这将有助于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优秀市场营销人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孟艳辉 , 王丹 , 张洪岩 .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J]. 当代教研论丛 , 2022, 8(10):83-87.

[2] 牟英杰 .《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J]. 财讯 , 2021,000(005):158.

[3] 韩黛娜. 课程思政理念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践 ——以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应用为例 [J].[2024-01-05].

基金项目:1.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数字化背景下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增值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 项目编号:XJK24BZY034)

2. 校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HNVITJG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