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患者静脉输液港与PICC并发症对比研究
温景程
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030000
摘要:“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静脉治疗路径选择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使用静脉输液港(PORT)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和对比,发现静脉输液港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PICC。本研究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静脉治疗路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临床依据,有助于优化患者护理方案,减少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乳腺癌;静脉输液港;PICC;并发症;留置时间
引言:乳腺癌术后患者常需接受长期的静脉化疗,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对于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静脉输液港与PICC作为两种常见的静脉通路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缺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并发症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静脉输液港与PICC的概述
静脉输液港,作为一种先进的静脉通路装置,通过一次小手术将导管精准地置入人体的大静脉中,如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手术过程中,导管的一部分被巧妙地埋藏在皮下组织中,而另一端则通过一个穿刺座固定在胸壁或手臂的皮下组织中,并经过精细的缝合加以固定。这种设计使得静脉输液港在外观上几乎不可见,完全避免了导管的裸露,从而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患者在使用静脉输液港期间,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洗浴、泡浴甚至游泳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静脉输液港的留置时间也极为可观,通常可以维持1年至10年,甚至更久。这意味着患者在接受长期静脉治疗时,无需频繁更换静脉通路,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和不便。同时,静脉输液港的维护周期也相对较长,这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相比之下,PICC则是一种更为简便的静脉通路方式。在B超的精确引导下,医护人员会在患者的手肘部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并将导管的前端准确地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段。这种置管方式无需手术,价格相对低廉,操作及护理过程也相对简单、安全、方便。更重要的是,PICC在置管后的一年内,患者无需反复穿刺,可以正常进行日常活动。然而,PICC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导管暴露在体外,患者需要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维护,以防止导管堵塞和感染。此外,导管在体外的部分还存在脱管的风险,这可能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不便。因此,在选择静脉通路方式时,医护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权衡利弊,做出最优的决策。
二、并发症对比分析
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静脉治疗中,静脉输液港与PICC作为两种主要的静脉通路方式,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输液港在减少并发症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以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研究为例,该医院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了静脉输液港与PICC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使用静脉输液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这一优势在化疗疗程的增加及置管时间的延长过程中尤为明显,静脉输液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而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则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具体来说,PICC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脱出、导管阻塞、静脉血栓及感染等。机械性静脉炎是由于导管对静脉壁的机械性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患者会感到局部疼痛、红肿;导管移位脱出则可能导致治疗中断,需要重新置管;导管阻塞会影响药物的输注,增加患者的痛苦;静脉血栓的形成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感染则是PICC使用过程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甚至引发败血症。
相比之下,静脉输液港的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也存在,但总体较低。可能出现的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多与置管操作不当有关,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加强护理观察,这些并发症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囊袋感染等并发症虽然也可能发生,但只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和规范的护理流程,其发生率同样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平。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并发症优势。这一优势不仅体现在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上,还体现在并发症种类的减少以及并发症可控性的提高上。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优先考虑使用静脉输液港作为静脉通路方式。
三、实例分析
在临床实践中,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显著。以某医院的一位乳腺癌术后患者为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两者之间的优劣。该患者在接受乳腺癌手术后,为了进行后续的化疗治疗,最初选择了PICC作为静脉通路方式。然而,在置管后不久,患者就出现了静脉炎的症状,表现为置管部位的红肿、疼痛和局部温度升高。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还影响了化疗的正常进行。随后,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护理措施,但患者仍然出现了导管栓塞的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性拔管。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对其心理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面对这一困境,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最终决定改用静脉输液港作为静脉通路方式。在置管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遵守了无菌操作原则,并加强了护理观察。结果,静脉输液港在患者体内留置了长达数年的时间,期间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日常活动,包括洗浴、泡浴等,完全不受置管的影响。这一实例进一步验证了静脉输液港在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与PICC相比,静脉输液港不仅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加持久、稳定的静脉通路。因此,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静脉治疗中,静脉输液港无疑是一种更为理想的选择。这一结论不仅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福祉。
结束语: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其并发症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维护周期较长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治疗方案,优先考虑使用静脉输液港作为静脉通路方式。本研究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静脉治疗路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临床依据,有助于优化患者护理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燕.PICC与静脉输液港置管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6):3.
[2]胡晓婷,张健.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的效果比较[J].饮食保健, 2021, 000(020):190.
[3]文砚芳,万笑.植入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4):2.DOI:CNKI:SUN:HLSJ.0.2018-0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