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庞雪梅
博白县龙潭镇白树村小学 537624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能对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情感理解、逻辑思维等能力开展全面锻炼,促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真实的研究互动活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该教学模式与“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能够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质量,达成当堂问题当堂解决的教育目的,减轻课下学习负担,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提供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强调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还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理论基础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认为知识不是简单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探索和改进。
一、深化合作学习内容
(一)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或者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或者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跨学科探究和思考,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升。
(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设定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讨和研究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提示,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深入思考和探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探讨问题并分享思考成果。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跨学科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地理、科学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和分析,促进跨学科知识的交流和整合。教师可以组织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跨学科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展开实践性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际动手操作,如创作故事、演讲、戏剧表演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让他们将语文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二、促进学生均衡参与
(一)设立明确的合作规则和分工
在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立明确的合作规则和分工,明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任务,避免出现某些学生主导整个合作过程,导致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通过设立明确的合作规则和分工,可以促进学生的均衡参与,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采用轮流发言或轮流领导的方式
教师可以设立明确的轮流发言或轮流领导规则,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避免某些学生主导整个讨论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倾听他人发言,不打断他人发言,尊重他人观点,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轮流领导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承担领导责任,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指导、示范演示、激励鼓励等方式,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困难点,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设立个人学习目标和反馈机制,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进步情况,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支持和指导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帮助。
三、建立奖励机制
(一)设立个人和小组奖励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立个人和小组奖励机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个人奖励可以是表扬、加分、小礼物等形式;小组奖励可以是班级奖励、集体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通过设立个人和小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设立挑战性奖励机制
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如最佳合作小组、最具创意作品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制定挑战性任务,如完成特定难度的合作项目,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设定合适的挑战,避免过高或过低的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在挑战中取得成长。
(三)设立时间奖励机制
教师可以设立时间限制,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合作任务,促使学生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设立时间奖励,如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获得额外奖励,激励学生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任务,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既是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教育理念之一,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合作带动个人和集体共同发展。在小学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些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施上述模式,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将明显提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会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娟《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与研究》,《科教导刊》2022年第6期。
[2]曾淑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5期。
[3]漆淑荣《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天津教育》202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