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者

李宝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艺术学校 012000

引言

声乐是中职院校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中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中职学生在声乐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过多关注学生声乐技巧的培养,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事实上,中职院校声乐教学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成功与幸福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在演唱中达到较好的效果。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声乐学习有着积极影响。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时不怕困难、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从而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二、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心理渗透,采取渐进式教学法三步递进,第一,要分解技术的难点,降低初始门槛;第二可以设计阶段性的小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不断提高对于演绎完整作品的具体要求,在“ 1+1 ”任务制下,课前需要巩固1 个项目,再加上完成1 个挑战任务。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演唱环境不允许随意打断,不能将学生作为单一比较,多使用支持、鼓励性的语言,通过“三明治反馈法”进行语言表达,肯定学生的努力,提出专业建议,及时支持与鼓励,为学生建立自信心。而且还可以通过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轮值领唱,每个星期学生都可以轮流作为领唱,带领大家一起进行热身练习,均可以体验“小老师”的角色,相互指导与评价。也可以两人为一组,相互观察,随时提出反馈与建议,录制视频课余时间可以进行对比,参考标准进行自我调整。

同时要把情绪管理融入日常的训练中,可以标记情绪,演唱之前做出情绪状态的自评,了解作品表达出特定情绪,记录下整场演唱的情绪变化,后续加以分析

(二)专项心理训练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舞台恐惧系统干预方案,通过阶梯式暴露疗法,学生可以想象演出过程,进行脱敏训练,在脑海中模拟演出的场景以及可能会发生的意外状况,还可以观看视频,分析其他人表现成功的要素,加以模仿和学习,然后渐进式地进行实战演出训练,刚开始可以选择空场地独自练习,慢慢选择观众人数多的场地进行实践演出。在心理训练中也需要做好生理调控,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放松法,掌握4-7-8呼吸技巧,放松肌肉,集中注意力,还可以转移焦点,缓解紧张、焦虑心理,把重点放在音乐的表达上,不需要过多在意如何展现技术技巧,要学会享受舞台,心无旁骛,专注表演。另外还要进行抗干扰训练,如果发生突发干扰情况,比如出现了噪声、失误等应沉着冷静,在第一时间思考处理对策,减少舞台失误。表演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心理意象的训练,加深多感官记忆,利用视觉、听觉、动觉去联想演出环节的流畅性,还可以在上台前设计个性化的心理暗示,比如“我是最棒的”、“舞台中心最闪耀”等短句,通过心理干预,提高自信心。在心理素质培养中还要提高自身的挫折应对能力,教师可以故意制造一些可控的失误场景,让学生在逆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做出即兴补救,把失误转化成“完美救场”,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际案例,一起分享自己的演出心得,组织团队心理建设活动,降低舞台焦虑水平,提升即兴应变能力。

(三)实践平台的心理建设

在实践平台心理建设中,教师可以通过阶梯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心理建设,提高心理素质,比如基础阶段可以先在课堂展示“3分钟闪光点”,课前随机抽取,进阶阶段可以在周末的音乐沙龙中展开“个人秀”和“团队秀”,累积表演情况,纳入成长档案,提高阶段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艺术节”、“文化节”、“音乐竞技”等大型演出中,做出成果展示。在演出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建设,为其提供全流程的心理护航,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准备好“ 1+1: ”节目方案,1 个拿手曲目和1 个挑战曲目,提前了解舞台动线,先进行可视化预演,现场还需要设立“能量补给站”,便于学生休息和减压。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反思与自省,可以进行技术复盘、心理复盘和表现复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记录下自己的每次突破与收获。而且教师还可以提供数字化实践平台,在云端演出社区中,学生可以发布自己的短视频,开启线上直播音乐会,借助 VR 演出系统,进行虚拟观众场景的训练,通过AI 分析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降低演出的失误率。

(四)家校协同心理支持

家校协同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首先可以建立定期沟通平台,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成艺术成长云报告,随时发送家长端,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可以让家长在课堂观摩,了解工作坊运作流程和教学理念,设立即时反馈渠道,家长可以实时提出建议,在专属沟通群中,教师可以在线答疑。其次制定家长赋能计划,加强艺术教养指导,根据“三要三不要”的家庭辅导原则,科学地激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学生的状况,识别表演焦虑的信号,利用家庭亲子活动,进行放松训练,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家庭训练环境,张贴鼓励标语或是成长照片,做好陪伴和支持。最后还要实行校内外表现衔接方案,追踪学生的表现力,分析家庭练习录像,评估校内外表现,建立一致性反馈标准,提出进步点和待改进点,构建预警-干预-追踪机制,家校协同共同干预,减少家庭冲突,提高学生的艺术自信心,形成共育合力。

总结

总之,在中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可以在声乐学习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当然,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也应该注意不要对学生施加压力、不要用一种消极的心态来进行教学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中职院校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鸣浅谈声乐学习中健康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

[2]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 江西师范大学,2010。

[3] 杨溢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 [J]. 新课程学习( 综合 ),2010,(12)。

[4] 郑兰心理因素在演唱教学中的作用 [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