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高压供电系统的防雷保护研究
过志伟
无锡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 214171
1 地铁高压供电系统雷电危害分析
地铁高压供电系统通常采用 110kV 或 35kV 电压等级,通过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等设施为地铁列车提供电能。由于地铁系统部分设施位于地面或高架段,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容易遭受雷击。雷电危害主要表现为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形式。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供电线路或电气设备,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过电流。这种雷击危害最大,可能造成绝缘击穿、设备烧毁等严重后果。地铁地面段接触轨、变电所户外设备等都是直击雷的高风险部位。感应雷则是由雷电电磁脉冲感应产生,虽然能量较直击雷小,但发生频率高,可能引起控制设备误动作、信号系统紊乱等问题。地铁供电系统的二次设备、通信系统等对感应雷特别敏感。此外,雷电流通过接地系统泄放时产生的地电位升高也是重要的危害因素,可能导致设备间绝缘击穿。
2 地铁高压供电系统的防雷保护措施
2.1 直击雷防护技术体系
(1)接闪器选型与布置参数。主变电所与高架区段接触轨的直击雷防护需采用差异化设计。避雷网保护范围计算采用滚球法,110kV 主变电所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依据GB50057 第 3.0.2 条),滚球半径应采用 30 米,与原参数一致,适用于直击雷防护计算。1500V 接触轨及支柱是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依据DL/T5457 第4.2.1 条),滚球半径:由原 45 米修正为 60 米,以覆盖接触轨、支柱及周边带电设备。单支避雷针高度应满足被保护物最高点的保护角不大于 45∘ ,多支避雷针布置时需保证相邻保护范围重叠距离不小于 3 米。接触轨区域宜采用避雷线与避雷针联合防护,避雷线架设高度应高于接触线 0.8 至 1.2 米,悬挂点间距 50 至 80 米,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50mm2 的钢芯铝绞线。馈线电缆终端杆处需设置独立避雷针,其与电缆终端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5 米,接地电阻不大于 10Ω⨀ 。
(2)引下线与截流装置配置。引下线应优先利用建筑物或支柱的金属结构,若采用专用引下线,需选用截面积不小于 25mm2 的铜缆或40mm2 的镀锌圆钢,明敷时支持点间距不大于 1.5 米,转弯处曲率半径不小于 10 倍线径。引下线与接地体的连接需采用放热焊接,焊接接头长度不小于 100mm 。在 110kV 进线间隔处应安装氧化锌避雷器,其持续运行电压不低于系统最高工作电压的 1.1 倍,残压在 10kA 雷电流下不超过设备耐压值的 80% 。
2.2 感应雷与电磁脉冲防护
(1)电涌保护器配置层级。根据IEC62305-4 标准,供电系统需设置三级电涌保护。第一级(变电所进线端)采用开关型 SPD,标称放电电流 20kA( 8/20μs ),最大通流容量 40kA,响应时间小于 100ns ;第二级(分配电柜)采用限压型 SPD,标称放电电流 10kA,电压保护水平不大于 2.5kV ;第三级(设备前端)采用复合型 SPD,标称放电电流 5kA,响应时间小于 25ns。各级 SPD 之间需设置能量配合措施,当线路长度小于 10 米时应串联退耦电感( 100μH ),大于 30 米时可直接连接。SPD 的安装位置应靠近被保护设备,引线长度不超过0.5 米,采用凯文接线方式减少电感影响。
(2)屏蔽与等电位连接。高压电缆应穿金属管或敷设在封闭金属线槽内,金属屏蔽层需两端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 。电缆沟内设置截面不小于 50mm×5mm 的铜带作为均压环,与接地网多点连接,间隔不超过 10 米。变电所内所有金属构件需实现等电位连接,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25mm2 的铜带形成环形接地母线,设备外壳与母线的连接导体截面积不小于 16mm2 。控制室内设置等电位接地端子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35mm2 的铜缆与主接地网连接,端子板材质纯度不低于 98% 。
2.3 接地系统设计与优化
(1)接地网拓扑结构。主变电所接地网采用水平敷设的铜带( 60mm×6mm )与垂直接地极( Φ50mm 铜包钢,长度 2.5 米)组成网格状结构,网格间距 5×5 米,垂直接地极间距5 米,埋深0.8 至1.0 米。地下车站接地网与轨道结构相连,利用轨枕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补充敷设 40mm×4mm 镀锌扁钢,形成闭合回路。接地网的冲击接地电阻需满足: 110kV 设备区域不大于 4Ω ,35kV 设备区域不大于 10Ω,测量采用三极法,电流极与电压极间距分别为接地网对角线的2 倍和 1.5 倍。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 p>1000Ω⋅m ),需采用换土(掺入降阻剂)或深井接地(井深30 至50 米),使工频接地电阻降低至20Ω 以下。
(2)接地体材料与连接工艺。水平接地体优先选用 T2 紫铜带,厚度不小于 2mm ,腐蚀速率要求低于 0.05mm/ 年;垂直接地极采用铜包钢材质,铜层厚度不小于 0.25mm ,抗拉强度不低于 600MPa 。所有焊接接头需进行防腐处理,涂覆两层沥青漆或环氧树脂,涂层厚度不小于 1mm 。不同金属接地体连接时需采用过渡接头,铜与钢连接应选用铜铝过渡端子,接触电阻不大于 0.03Ω 。接地网测试点设置在变电所出入口处,采用铜质接地端子,具备防水密封功能,测试孔直径不小于16mm。
2.4 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对接触轨耐雷水平的影响
基于ATP-EMTP 建立接触轨模型并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后,仿真分析表明 MOA 显著提升了接触轨的耐雷水平。MOA 通过其非线性特性,在雷击过电压时迅速动作,将接触轨上的过电压峰值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了绝缘击穿和设备损坏。仿真结果显示,未安装MOA 时,接触轨在雷击下可能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威胁系统安全;而安装 MOA 后,过电压幅值大幅降低,且雷电波的陡度得到有效抑制。此外,MOA 的能量吸收能力确保了其在多次雷击下的可靠性。通过对比安装前后的电压波形和能量分布,验证了MOA 对接触轨防雷效果的显著提升,为接触轨系统的防雷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2.5 标准体系衔接
项目实施过程严格遵循三层标准体系:基础层执行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 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专业层符合 TB/T3574-2020 的防雷装置验收要求;操作层参照《无锡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检测流程。这种标准化实施确保了防护体系的合规性与可复制性。在 35kVGIS 设备防雷设计中,特别注意与设备绝缘水平的匹配:避雷器残压峰值 ≤825kV (对应 10kA 雷电流),满足设备1850kV 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要求。所有防雷装置均通过型式试验,其中氧化锌避雷器的参考电压、泄漏电流等参数符合 DL/T864-2015 的规定。
结语
综上所述,地铁高压供电系统的防雷保护需构建多层次协同防护体系,直击雷防护依赖接闪器的合理布置与避雷器的快速响应,感应雷防护关键在于 SPD 的分级配置与屏蔽措施,而可靠的接地系统是所有防护措施的基础。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预警的转变,显著提升了系统安全性。当前亟需解决标准碎片化与设备兼容性问题,通过制定专用规范、研发新型材料与智能装备,推动防雷技术向精准化、自适应方向发展。未来随着超导限流器、激光引雷等技术的成熟,地铁供电系统防雷保护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冗余,为轨道交通可靠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田雨 . 津滨轻轨架空接触网雷害防治研究 [J]. 铁道工程学报,2021(5):90- 94.
[2] 王欣眉,宋琳,吴蓓,等. 青岛地铁三号线雷击风险评估分析[J].山东气象,2021,34(1):25- 30.
[3] 顾群益. 北京地铁接触轨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J]. 都市快轨交通,2020,23(01):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