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中经济教学数字化工具应用研究

作者

吕瑞宁

榆林市第十中学 719000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 + 教育”新生态。高中政治课程中的经济板块作为培养学生经济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数字化转型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通过系统化的经济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为学生理解市场经济规律、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受限于时空与资源,难以满足学生对抽象经济概念的理解需求。数字化工具的引入,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一、数字化工具在高中经济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丰富教学资源,突破认知局限

数字化工具能够整合文本、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经济理论转化为直观的视觉表达。例如,在讲解“价值规律”时,教师可通过动态图表展示供求关系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结合历史数据模拟市场波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本质。此外,数字化资源库可提供全球实时经济数据、政策解读案例,使学生接触前沿经济现象,拓宽国际视野。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主体意识

传统经济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究式、协作式教学模式成为可能。例如,利用虚拟仿真平台构建“模拟市场”场景,学生分组扮演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等角色,通过角色互动体验市场竞争、宏观调控等经济机制。这种沉浸式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评价,实现精准反馈

数字化工具支持全过程、多维度的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学习管理系统(LMS),教师可追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例如,针对“财政与税收”单元,系统可分析学生在概念理解、案例分析、政策应用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这种精准反馈机制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

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中经济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数字素养不足,技术应用能力待提升

部分教师对数字化工具的功能认知局限于 PPT 演示或视频播放,缺乏对虚拟仿真、数据分析等高级功能的掌握。调研显示,仅 32% 的高中政治教师能够独立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21% 的教师从未使用过学习分析工具。这种技术短板导致数字化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深层价值。

(二)资源整合困难,优质内容供给不足

当前,数字化经济教学资源存在“量多质低”问题。一方面,网络资源碎片化严重,缺乏系统性整合;另一方面,部分资源与教材内容脱节,难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例如,在“市场经济”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筛选符合课程标准的案例,而现有资源库中适配人教版教材的优质资源占比不足 15% 。

(三)评价体系滞后,数字技术融合度低

传统经济教学评价以纸笔测试为主,侧重知识记忆而非能力考查。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尽管部分学校引入在线测试系统,但评价维度仍局限于客观题正确率,忽视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此外,数字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多停留于数据统计层面,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深度分析。

三、高中经济教学数字化工具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三维一体”应用框架,明确转型路径

在高中经济教学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可构建“三维一体”应用框架以明晰转型路径。该框架以“技术赋能、资源支撑、评价驱动”为核心要义。技术维度上,大力推广虚拟仿真、大数据分析等前沿工具,借助虚拟仿真还原复杂经济场景,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学习动态,为教学提供技术保障。资源维度,着力构建“国家 - 区域 - 学校”三级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整合优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高效流通与利用 [1]。评价维度,开发基于数字技术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全面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三者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共同推动高中经济教学数字化转型。

(二)提升教师数字能力,强化技术培训支持

为推动高中经济教学数字化转型,教育行政部门需着力提升教师数字能力,强化技术培训支撑。可将数字素养有机融入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全流程。在培训举措上,开设“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专题课程,助力教师掌握数字教学策略;组织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培训,让教师熟悉新兴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建立“名师工作室”,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数字化教学经验传播 [2]。此外,把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以考核为杠杆,充分调动教师提升数字技术水平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开发校本数字资源,实现精准内容供给

为达成精准内容供给以助力高中经济教学数字化转型,学校需立足人教版教材特色,积极组织骨干教师与技术专业人员携手共建校本数字资源库。比如,在“宏观调控”单元,精心打造集政策文本、数据图表、专家访谈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素材;于“个人收入分配”单元,开发互动式计算工具,直观呈现税收调节机制。资源开发过程中,要秉持“标准化 + 个性化”原则,确保资源既契合课程标准,又能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四)完善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

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需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构建“知识 + 能力 + 素养”三维评价体系,并把数字技术深度嵌入评价环节。在知识层面,借助在线测试系统,快速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精准定位知识短板。能力维度上,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模拟真实经济场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方面,利用学习分析工具,从学生讨论、合作等表现中评估批判性思维与协作精神[3]。如在“经济全球化”单元,让学生用数字工具做跨国企业案例分析,系统依报告创新性、数据准确性等生成综合评价,助力教学改进。

四、结论

数字化转型为高中经济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对教师能力、资源建设、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构建“三维一体”应用框架、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开发校本资源、完善评价机制等策略,可有效推动高中经济教学数字化转型,实现“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培养新人”的目标。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高中经济教学注入持续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春凤 . 信息化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以“ 经济与社会生活” 为例 [J]. 高考 , 2024, (16): 141- 144.

[2] 倪宏浩 . 深度学习驱动下的高中政治学科教材阅读实践——以《经济与社会》为例 [J]. 高考 , 2024, (12): 140- 142.

[3] 郭荣 . 高中《经济与社会》“ 探究与分享” 栏目的有效运用 [J].基础教育研究 , 2021, (02): 90-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