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 教育”双驱模式下高校财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刘向月
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 广东广州 510700
一、引言
处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时代,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尤其是在财会领域,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传统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既面临挑战又有机遇。高校培养财会人才,不只是要实现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采用“智能 + 教育”双驱模式进行研究,结合财会专业的特殊性,探寻如何借助智能化教育手段提高财会人才创新能力[1]。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教育方式改革为创新能力培育开辟新途径,采用“双驱模式”,结合智能技术和教育改革的协同效应,为财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新途径。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伴随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演进,传统教育模式与教学内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处于高等教育领域,人才培育的途径急需变革 [2]。财会专业作为经济类学科的核心领域,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正经历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冲击。传统的财会教育体系侧重于基础知识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致使高校财会人才在面对复杂市场环境及工作挑战时,常常缺乏足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本领 [3]。展开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以回应新时代对财会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成为当前教育革新的一个核心课题。
“智能与教育”双驱模式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聚合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双重优点,为财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基于“智能 + 教育”双驱模式进行财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首先,从学术角度看,本文有助于拓展财会教育领域中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为教育领域内的智能化教学应用提供新的视角[4]。通过构建“智能+ 教育”双驱模式的理论框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其次,从实践角度看,随着智能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普及,财会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已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智能化学习平台的综合应用[5]。为高校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具体的路径与实施方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行业输送具备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财会人才。
三、“智能+ 教育”双驱模式概述
“智能 + 教育”双驱模式实现了智能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评价体系的全面变革[6], 在财会教育范畴内,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协同发展,为财会人才培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1.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1)智能化教学平台:采用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技术形式,学生随时可获取学习资源,实施个性化学习进程 , 财会专业学生能借助虚拟会计模拟软件开展财务分析与预算编制工作,经历真实的会计工作流程。
(2)大数据分析技术:凭借学习行为洞察与数据挖掘,智能化平台为学生呈上个性化学习建议,助力教师及时洞悉学生学习问题并改进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成效增进,
(3)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辅导系统、自动化批改技术可强化学习效率,即时传达学生学习进展的反馈,保证学生于自主学习阶段能获得及时的支持与引导。
2. 教育改革的推动
“双驱模式”,教育理念革新尤为关键,处在“双驱模式”营造的情境下,教育核心不再是纯粹的简单灌输,而是提升学生创新及实际操作的能力,采用智能科技手段,财会专业学生可借助仿真软件完成财务决策工作,且于复杂财务状况下进行创新性行动[7]。
3. 双驱模式的结合与应用
“双驱模式”凭借智能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深度结合,培养相互驱策的教育生态。智能化技术为教育理念的实施供给了技术工具,教育理念为智能技术的运用指引前进方向。处于财会教育范畴内,学生获取知识不只是通过教材和讲座,而是可依靠智能化技术进入虚拟会计场景,开展实时操作而后决策。
这类互动及实践不仅增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促进了其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教育理念的改进推动教师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以技术工具为支撑为学生定制学习路径,进而协助学生更顺利地适应未来财会行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4. 双驱模式对财会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双驱模式”大力推动财会教育走向智能化阶段,也推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步伐,靠着智能化技术的帮助,学生可在虚拟情境中开展财务分析、市场预测等实战操作,养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素养,依靠“双驱模式”的开展,财会人才培养在智能化与创新化层面实现跃升,为学生铺设了更优的发展轨迹,还为财会行业的未来输送了坚实的创新型人才储备[8]。
四、高校财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财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其能否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应对复杂财务问题的关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技术进步,传统财会教育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财会行业正在经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刻变革,这些技术逐渐渗透到财务报表编制、审计、税务管理等多个领域。因此,高校财会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传统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和行业前沿的实务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1. 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智能化转型
案例教学的智能化升级:传统案例教学通过固定的案例材料开展,未与现实世界建立互动。属于智能化教育模式的范畴,学生可通过大数据平台以及智能分析工具,剖析实时的行业案例。学生可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开展财务预测及风险评估,此动态互动促进的教学模式,不仅助力学生夯实知识根基,也强化其创新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学科融合的内容设计:财会行业的跨学科融合日益凸显,高校宜设置跨学科课程,诸如“财务大数据分析”,结合数据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意识。通过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合作,学生将掌握运用技术工具解决财务问题的方法。例如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在《中级财务会计 1》课程中构建了“数字底座 + 场景应用”的智慧教学体系,引入多个AI 工具,覆盖“备课—授课—学习—评估”全场景,实现教学全程智能化。这一系统提升了课程的时效性、针对性,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的转型与创新
翻转课堂:学生于课前借助自主学习教学视频、模拟软件等掌握基础理论关键要点,该方式助力学生于真实情形里强化对知识的体悟,并通过创新思维找到应对问题的新方法,例如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在会计专业里引入 AI 技术,采取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及参与积极性,AI 依据学生表现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难度,实现差异化教学也为教师提供数据支持和优化教学策略,该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能力。
项目化学习(PBL):经由投身实际项目,学生在模拟工作氛围里运用所学知识攻克复杂财务难题,增长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本领,掌握应对实际状况的能力,以此推动其创新思维成长。
AI 分析工具:依托智能化学习管理平台教师借助 AI 算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和知识掌握程度及思维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个性化教学路径及差异化辅导方,进而提升教学的精准性与实际成效。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深入挖掘其创新潜力。
3. 实践环节的创新与智能化支持
虚拟实训平台的应用:随着智能技术的稳步发展某些虚拟平台已实现企业财务流程的高度复刻,从填写记账单据和出具财务报告到进入模拟报税大厅与 AI 虚拟“税务人员”互动,搭建起沉浸式的实训体验空间,学生可在无风险环境中开展财务分析和报税操作等实践项目以此提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并提升操作熟练度,
校企共建实践平台:高校需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财务决策和审计及税务相关流程,接触行业真实数据及管理逻辑提升其知识实践应用的综合能力,例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和金蝶公司联合建立智能财务实验中心,推动财会课程朝智能化升级,学生依托平台开展财务分析及预算编制,运用智能工具处理复杂的财务数据获取真实行业的一手数据,培养创新思维与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切实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
4. 创新能力的评估与激励机制
多维度评估体系:传统评估模式把考试成绩和知识掌握摆在首位,未实施对创新能力的全面考量,高校应当构建包含知识掌握、解决问题本领、团队协作本领及创新思维的考核制度,全面衡量学生的创新素养,采用智能评估手段作出实时反馈,激励学生优化决策水平。
激励机制:依靠积极激励模式促进创新能力生成,高校能利用设置奖学金、开展创新活动、给予实习机会等手段,推动学生走进创新实践行列,开展财会范畴的创新竞赛项目,勉励学生不停突破自我,练就创新才干,激励其创新思维产生跃升[9]。
以“智能 + 教育”双驱动模式做依托,财会人才培育将朝着智能化、跨学科与创新能力相融合方向前进,这不仅协助学生培养解决复杂财务难题的能力,更可替行业招引更多创新型财会人才。
五、实施策略与实践建议
处于“智能 + 教育”双驱模式构建的背景里,高校培养财会人才创新能力不只是依托理论框架构建,还需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以及实践方案。为促成该模式成功地实施,应从教学资源统筹、师资队伍培育、企业合作强化和评估机制优化等方面切入,实现财会教育改革的落地推行。
1.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财会教育改革离不开系统化教学资源的支撑 , 在“双驱模式”的情境下,高校要把智能化教育工具、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大数据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 , 开发以智能平台为基础的财会教材与案例库,把行业真实案例和大数据分析组合在一起,添加至教学内容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依靠虚拟实验室与互动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去模拟财务决策与问题分析,由此提升创新能力,跨学科的课程设计能协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与技术工具,增进其综合创新能力。
2.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与智能化培训
高质量师资队伍是财会教育变革的关键,为符合“双驱模式”的要求,财会教师应具备传统财务知识与技术能力,也应具备革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宜分阶段参与智能教育技术培训,学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同时积累行业实操经验,与企业合作实施项目式教学工作增强教学实操水平,教师可参与学术研讨与教育交流活动,不断变换授课理念,保障教育内容紧贴时代脉搏。
3. 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
创新能力的养成不能仅依靠课堂授课,应凭借行业实践及项目合作强化成效,高校宜与各类企业、金融机构等构筑合作模式,开辟实践基地,创设逼真的工作情境,让学生融入企业财务决策、分析、审计等工作中去,提升创新思维及处理事务能力,高校宜激励企业为学生敞开实习机会之门,加大学生跟行业的接触频次,助力学生更有效率地适应未来财会工作困境。
4. 创新能力评估与激励机制
高校应构建多维度、综合性的创新能力考核体系,不只是凭借期末考试成绩,还应结合学生参与项目、创新方案规划及团队协作等表现综合评判,开展诸如创新大赛、实习报告展示的活动项目,推动学生不断冲破自我壁垒,增进创新实效,高校宜采用奖学金、创新竞赛等奖励方式,调动学生创新动力。
5. 持续改进与动态调整机制
教育改革为不断优化的过程,在“双驱模式”推行阶段,高校宜建立起持续改进与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教学内容和手段及实践环节成效开展评估,按照反馈成果开展调整优化,高校应适应行业变化及技术进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当前最前沿的财务管理工具与行业实际案例,保障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需求相契合度高。
依托“双驱模式”的推进动力,财会教育会往智能化、创新化方向前行,采用教学资源整合和师资队伍培、企业合作拓展以及创新能力考核激励机制改进的方式,高校可推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财会人才群体助推财会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六、结语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革,财会行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高校财会教育变革不再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更看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10]。通过实施“智能 + 教育”双驱模式方向,财会教育可有效推动教学内容的智能升级、教学方法的转型以及实践环节的革新,推动财会专业往更智能化、综合化、创新化方向发展。
在“双驱模式”的架构范畴内,教学资源的整合调配、师资队伍的专业建设升级、校企合作的深度挖掘以及创新能力评估激励机制的完善落实,会为财会人才创新能力养成构筑坚固后盾,采取规范化的实施途径,学生于智能化教育环境下可塑造适应未来挑战的创新思维及实操能力,这不仅可为社会输送高水平财会人才还可促进财会行业的进步与转变,高校财会教育改革会始终聚焦智能化与创新能力培养开展工作,向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创新本领的财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炳蓉 . 人工智能下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 经济管理文摘 ,2020,(12):179- 180.
[2] 孙 倩 , 宋 在 科 . 应 用 型 本 科 高 校 智 能 财 会 人 才 培 养 路 径 研 究 [J]. 财 会 通讯 ,2022,(11):167- 171.
[3] 杨 琳 . 新 商 科 背 景 下 高 校 智 能 财 会 人 才 培 养 措 施 探 讨 [J]. 中 国 管 理 信 息化 ,2024,27(02):239- 241.
[4] 宁强华 , 卢松波 . 智能财务背景下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26(18):108- 110.
[5] 洪小萍 , 孔莉 .“ 数智” 时代高校智能财会人才培养探索 [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39(04):45- 51.
[6] 魏凌波 . 以新时代的视角积极探索高校财会专业创新之路 [J]. 经济师 ,2023,(05):79- 81.
[7] 王莉莉 , 王映竹 . 人工智能下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11):150- 152.
[8] 林仰晴 . 高质量发展下的高校财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J]. 商业会计 ,2021,(13):113- 115.
[9]Shen L .R 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Digital T echnology in Advanced FinancialAccounting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