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经典课文中家国情怀的文本解读与教学渗透

作者

许娇娇

敦化市第六中学校 133712

一、初中语文经典课文中家国情怀的文本解读

1、古代诗文:家国情怀的历史积淀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家国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号,将个人困顿与天下寒士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唐代文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文本先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实景,刻画自身居无定所的窘迫,再由“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困境,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的苦难,最终以甘愿牺牲自我的抉择,将个人悲苦升华为对苍生的关怀。《木兰诗》则以叙事诗的形式,塑造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选择,既体现对家庭的责任,更彰显为国家分忧的大义,将“孝”与“忠”完美融合。这些诗文以凝练的语言,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深度绑定,为学生提供了理解传统家国观念的鲜活范本。

2、现代散文:家国情怀的个体表达

现代散文中的家国情怀,多通过个体视角与细腻笔触传递。《土地的誓言》里,端木蕻良以“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的炽热呼告,将对故乡的眷恋升华为对民族土地的捍卫。文本运用大量排比与拟人生动描绘“黑土地”的丰饶,又以“泛滥着一种热情”的抒情,把九一八事变后的家国之痛具象化为对土地的执念,让抽象的爱国情感扎根于具体的故土记忆。余光中的《乡愁》则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将个人的离愁别绪层层递进为跨越时空的家国之思:小时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邮票,是孩童对家的依赖;长大后“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的船票,是青年对小家的牵挂;后来“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的坟墓,是中年对至亲的追思;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海峡,让个人的乡愁最终汇入对民族故土的眷恋。这些意象如同一个个情感锚点,让抽象的家国情怀从宏大叙事落地为可感的生命体验——从邮票上的油墨香到海峡的浪涛声,每个细节都藏着普通人对“家”与“国”最本真的执念,更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1]。

二、初中语文家国情怀的教学渗透路径

1、教学渗透的基本原则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需遵循三大原则。其一,文道统一原则,紧扣文本语言特质,避免脱离文本的情感说教。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需通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窘迫场景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博大呼号之间的情感递进,让学生在品味“卷”“飞”“洒”“挂罥”等动词的张力中,感受诗人从个人苦难到心系天下的情怀升华,而非生硬灌输“要忧国忧民”。其二,循序渐进原则,依据初中生认知规律分层推进:初阶引导感知文本情感(如《木兰诗》中木兰的抉择),中阶理解情感内涵(如区分“孝亲”与“报国”的关联),高阶实现价值认同(如讨论当代青少年的责任)。其三,情境化原则,将文本情感与学生生活链接,如学《土地的誓言》时,可结合“家乡的变迁”主题活动,让学生从“熟悉的土地”切入,理解端木蕻良的家国之痛,使抽象情感具象化 [2]。

2、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阅读教学可通过多元方法渗透家国情怀。文本细读法聚焦关键词句挖掘深层情感,如分析《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的细节,引导学生关注“粉笔颤抖”“脸色惨白”等描写,体会亡国语境下的民族尊严。比较阅读法通过跨文本关联深化理解,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怀,与同文中“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自我牺牲精神对比,前者展现对天下苍生的博爱,后者凸显为理想甘愿奉献的决绝,二者共同构成诗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底色,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中 “忧民”与“舍己”的辩证统一。

3、写作与口语交际中的渗透策略

写作与口语交际为家国情怀提供表达载体。写作训练可搭建“个人—家庭—国家”的情感阶梯,如学《台阶》后开展“我家的故事”写作,要求学生从父亲修台阶的执着中,提炼平凡人对生活的坚守,再延伸至“每个家庭的努力成就国家发展”的思考,让家国情怀扎根于真实生活体验。口语交际可设计情境化表达活动,如“班级辩论会:新时代青少年如何表达爱国情怀”,结合《安塞腰鼓》中“元气淋漓”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探讨“理性爱国”“文化自信”等话题,在思辨中深化认知。

结语

初中语文经典课文中的家国情怀,是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种。从古代诗文的历史积淀到现代文本的个体表达,这些文字承载着民族的价值追求与情感记忆。教学中,唯有紧扣文本特质,遵循“文道统一”原则,通过阅读、写作、实践等多元路径,才能让家国情怀从文字符号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与行为自觉。

参考文献

[1] 罗金枝 . 家国情怀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渗透与融合 [J]. 读写算 ,2025,(02):49-51.

[2] 刘天慧 .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古诗词的家国情怀及其教学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21.00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