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探讨

作者

路娟娟

巩义中学 451200

化学学习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但初中和高中作为不同的学习阶段,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如何实现初高中化学的平稳过渡,切实把握好教学衔接,以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需要,已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初高中现行教材和课程标准,并参照高中化学教学实际,要想很好地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通览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做好知识内容上的衔接;二是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三是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上的衔接。

一、通览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做好知识内容上的衔接

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和初高中课程标准,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比较初高中教材在知识内容、理论基础、化学实验上的特点;明确哪些是需要补充的知识,哪些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化,才能在高中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完成教学任务。

1. 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初中化学在知识内容上突出基础性、启蒙性、发展性,主要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知识容量小,知识点零碎,教材内容浅显,且没有相对完整的化学理论;化学实验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定性分析,只要求记住现象和结论,具有浅显性、单一性特点。

高中化学知识内容注重宏观与微观联系、形象化与抽象化联系、共性与个性联系,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具有完整的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理论、原子结构知识理论,且将化学理论贯穿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突出了理论的应用价值;高中化学实验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突出探究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需要补充和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同素异形体、溶解度的相关计算是初中教材出现但不做深度要求,高中教材未出现但作要求的内容,这些知识必须加以补充,以免造成学生知识点的空白。

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基础知识、电离理论知识、化学实验必须加以深化拓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初中只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简单介绍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高中教材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得失的观点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会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利用电子得失相等立方程进行相关计算;初中只要求学生会找出 1~18 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高中则要求会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能画出 1~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初中只要求了解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离子,高中要求掌握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和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初中化学对于气体的制取,只要求掌握 O2 、 CO2 、 H2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高一年级涉及 Cl2 、 NH3 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实验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气体检验、注意事项(尾气处理、气体干燥)等方面加以归纳,并将其拓展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教师要尽可能地分析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了解高一新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以便在新课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创设相应问题情境,做好新旧内容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变被动式传授知识为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做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同时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通过修正、拓展、深化,使新旧知识合理化衔接。例如,在高一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可联系初中质量分数等概念。再如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时,可从初中得氧、失氧角度作为切入点,逐渐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去进一步修正、拓展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再以 NaCl 的形成过程为例,通过原子结构基本理论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巩固和理解。

三、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上的衔接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记忆、简单模仿,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性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迁移拓展,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适应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学习方法。

为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可以在适当时机开设学法指导课,如刚入学时可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做好新课的预习,边预习边用短线将相关知识联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路径。接着在思维导图上用各色笔做好相关标记。如:“为什么”,便于上课时注意听自己未理解的知识点,提高听课效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能力。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可通过类比法学习金属氧化物的共性和个性,如铁的氧化物知识采用对比法学习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好预习笔记;上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做好学习小结,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错题等。

高中阶段由于教学进度快,时间紧,学生作业量大。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讲解习题过程中,除一般方法要讲解透彻,一些解题技巧也要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建立解题的基本思路:题示信息 + 基础知识 + 逻辑思维。高中阶段最常使用的解题技巧有:差量法、守恒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关系式法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

初高中化学学习的目标是一致的,初中与高中衔接,不是简单的把高中学习转嫁到初中,也不是把初中的学习要求拿到高中来。而应将初中、高中的衔接准确、到位地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始终,保证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