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表现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夏小华

庆阳市实验小学 7450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近年来,伴随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音乐课程的目标已从知识技能传授转向素养本位和能力导向,评价方式也经历了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表现性评价的转型。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真实音乐情境中的表现与成长,强调评价过程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激励性,有助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然而,当前小学音乐课在表现性评价体系的建设和落实中还存在标准模糊、操作性不强、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为此,构建契合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音乐表现性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内容与方法,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理论梳理与实践反思,提出小学音乐课表现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实施策略,力求为今后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方案。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课程评价的价值定位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与个人发展中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取向。小学音乐课程的核心素养涵盖音乐感知与理解、表现与创造、审美与评价、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与健全人格。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真实体验和能力表现,更能体现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相比传统评价,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音乐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情感体验与创新表达,注重对音乐思维、审美感受及合作精神的考查。评价内容不仅限于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表现性评价体系,既是音乐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多元发展与个性成长的有效激励。

二、小学音乐课表现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与内容设计

小学音乐表现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科学性要求评价目标、内容、标准和方法相互协调,符合小学音乐教育规律。全面性要求评价体系涵盖知识技能、过程体验、情感态度等多维度内容,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发展性强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潜力,重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可操作性强调评价工具和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在日常课堂中顺利实施。基于上述原则,表现性评价内容设计主要包括音乐感知与理解、音乐表现与创造、音乐审美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四个方面。音乐感知与理解评价学生对节奏、旋律、音色等基本音乐元素的感受力和理解力;音乐表现与创造考查学生在演唱、演奏、即兴创编等活动中的表现能力与创造性表达。

三、小学音乐课表现性评价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表现性评价以学生在真实音乐情境中的表现为依据,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观察与记录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手段。教师可在课堂演唱、器乐演奏、小组创编、音乐游戏等活动中,通过系统观察、即时记录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力与创新性,并给予个别反馈。其次,学生自评和互评是激发主体意识的重要方法。通过评价表、学习日志、同伴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表达自我感受和成长收获,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审美判断力。第三,作品展示和演出也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班级音乐会、作品展示、视频录制等多样形式,将学习成果呈现出来,接受师生与家长的多元评价。

四、小学音乐课表现性评价体系实施中的难点与对策

在实际教学中,表现性评价体系的落实还面临一定难点。首先,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及表现性评价理念理解不够深入,评价内容与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知识技能层面,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其次,表现性评价标准不够细化,操作性较弱,容易流于形式,难以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第三,评价时间和人力有限,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的全过程表现做出客观、全面的记录和反馈。第四,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表现性评价认知不足,关注结果分数而忽视过程体验和能力发展,导致评价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为应对这些挑战,需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及表现性评价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同时,结合课程实际细化评价标准,开发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如表现性评价量表、学习档案袋等,提升评价的操作性和科学性。

五、小学音乐课表现性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发展路径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小学音乐课表现性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需要持续优化。一是推动评价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将评价理念贯穿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结果反馈全过程,促进课堂教学创新与个性化发展。二是加强评价标准的科学化与分层化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分层分项的表现性评价指标,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三是提升信息化手段在评价中的应用,通过智能化评价平台、音乐教学软件等,实现评价过程的可记录、可追溯、可反馈,增强评价的精准性和互动性。

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音乐课表现性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科学、全面、发展性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强调音乐学习过程的真实性和多样性,注重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考查。通过多元化、过程化的评价方法,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达和多样展示的平台。实践表明,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自我认知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郝晓明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J].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23, 15(3): 112-117.

[2] 王莉 , 郑珊 .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 中国音乐教育 , 2022, 8(4): 54-57.

[3] 刘晶 . 小学音乐课堂表现性评价体系的创新路径 [J]. 课程·教材·教法 , 2021, 41(12): 78-83.

作者简介

夏小华(1981.12),女,甘肃庆阳人,邮编 ,单位:,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 研究方向: 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