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推动合肥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

卢伟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 合肥230031

目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规模和占比快速增长。2035 年前后,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我国目前银发经济规模约 7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6% 。2024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强调“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银发经济正成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一、合肥市银发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及银发经济发展规模

截至 2024 年底,合肥市常住人口 1000.2 万人,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175.54 万人,占 17.55% ,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26.53 万人,占12.65% 。截至 2024 年底,全市养老机构 163 家,其中公办(含公建民营)养老机构 102 家、社会办养老机构 61 家。全市建成县(市、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 家、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42 家、社区(村)养老服务站 970 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 ,建设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1116 个,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实现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根据合肥老年人数量、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及区域经济特点等相关数据测算分析,合肥市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在 500—1000 亿。

(二)合肥推进银发经济发展的优势

合肥市银发经济涉及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合肥地处长三角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同时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经济、技术等资源。2024 年合肥市经济总量达13507.7 亿元,合肥已形成新能源汽车、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智能家电、装备等重点产业集聚,合肥市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产业基础扎实,为推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合肥银发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一)扩大养老产品供给,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

2024 年为 5845 名 60 周岁以上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3363 名 70 岁及以上低保、空巢老年人和 15233 名 90 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 12824 万元。建成三级中心 1187 家,其中县(市)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12 家、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143 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 。全市建成 54个综合体,备案设置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 13 家。

(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养老服务新方式

合肥市重点推进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的结合,通过建设社区老年食堂、居家助老服务站等设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全市建成并运营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833 个,城乡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实现全覆盖,日均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3 万人。全市共有养老机构 164 家,总床位 3.08 万张。其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为 54.39% , 公办养老机构( 含公建民营 ) 入住率为 45.23% 。2023 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三市一区民政局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有力推动四地在养老服务领域实现精准对接。先后引入中国康养、国药、 国投等,参与养老机构集团化、专业化运营。

三、合肥推进银发经济发展的主要挑战

一是缺乏政策指导,顶层设计有待完善。出台的制度文件主要聚焦养老服务,针对银发经济的市场准入、运营管理和退出机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对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导。二是供需匹配难度大,老年群体在经济水平、健康状况等方面差异大,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市场上产品和服务难以精准对接,存在“靶向不准”问题。三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创新有待加强。现在老年人对高品质、定制化产品需求旺盛,相应的产品结构仍需不断优化、创新。银发经济的发展与绿色经济理念相契合,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城市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仍需加强。

四、合肥推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对策建议

(一)系统化“银发经济”顶层设计,加强行业政策引导

银发经济涉及多个领域应成立发改、民政、卫健、医保、教育等多部门协调小组,从而规划实施银发经济的长期战略。梳理并完善银发经济政策体系,突出人才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顺畅进入银发产业。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等关键环节形成政策工具的有效叠加效应,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系统化顶层设计来解决老年人养老助餐服务、居家助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服务、老年文体服务、农村养老服务这七方面急难愁盼需求。

(二)推动产品科技创新,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提前加强对养老机器人等产业的综合布局。加大支持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养老机器人可以提供健康状况和紧急情况监测服务,与家人及医护人员的通信支持,多样化的家务、娱乐、家居管理、照护等活动支持,外出和助行等移动性支持,积极参与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的制定。充分利用数字合肥的优势,推动养老服务与数字化模块的跨领域整合,以实现银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四是促进科技与金融领域的合作协同。建议设立专项资金,以支持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促进技术研发与创新。通过提供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理财产品等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精准识别市场需求,激发银发经济市场活力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需要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对老年人需求的有效供给。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推广智能养老服务。老年人高度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饮食安全、希望得到更好地服务。市场的供给侧要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就进行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建设智慧社区,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例如养老机器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基础护理和生活辅助服务。

作者简介:卢伟(1986.2- ),女,安徽淮南人,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生态治理。

课题基金:本文系合肥市 2025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合肥推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HFSKY Y 202505)的系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