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历史人物教学对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研究

作者

邓艺婷

四川省凉山州雷波中学 616550

引言

家国情怀是指对家庭、国家、民族等文化和社会历史的认知与认同,是对自身所属文化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历史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任务。历史人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其事迹和精神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如何通过历史人物教学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问题。

1 历史人物教学对高中生家国情怀培养的意义

历史人物教学对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首先,历史人物是家国情怀的具象化载体,其爱国行为、民族气节与责任担当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可感的精神范本。通过学习岳飞、林则徐、钱学森等人物的事迹,学生能在情感共鸣中深化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其次,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与价值抉择有助于引导高中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者,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挑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的历史延续性与时代内涵,实现从“知”到“情”再到“行”的价值转化。因此,历史人物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途径,对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2 历史人物教学在高中生家国情怀培养中的现状

当前,历史人物教学在高中生家国情怀培养中展现出一定的特点。一方面,尽管许多高中历史教师重视历史人物的教学,但在内容选择上往往侧重于生平事迹和成就贡献的介绍,对于历史人物深层次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挖掘尚显不足。这种内容上的单一性可能限制了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全面而立体的认知,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家国情怀的共鸣。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仍倾向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虽然这种方式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但可能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影响了学生主动探索历史人物背后故事与深层意义的能力。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历史人物教学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的潜力发挥。

3 历史人物教学对高中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策略

3.1 深入挖掘历史人物事迹和精神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不仅是串联历史脉络的关键节点,更是承载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要真正发挥其育人价值,教师需突破“事迹罗列 + 功过评价”的浅层教学模式,深入开掘人物背后的精神世界。应从人物的成长轨迹、思想演变、价值取向以及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抉择入手,揭示其行为背后的信念支撑与情感动力。例如,在讲述林则徐时,不仅呈现其“虎门销烟”的壮举,更应引导学生理解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信念。同时,教师应将人物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结合时代背景、社会矛盾与文化传统进行多维度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行为选择的深层动因,从而真正感悟家国情怀所蕴含的忠诚、奉献、担当与牺牲精神,实现从“知人”到“共情”再到“悟道”的升华。

3.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历史人物教学亟需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转向更具互动性与情境感的教学实践。教师可充分运用纪录片片段、历史影像、人物书信、老照片等多媒体资源,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使学生“看见”历史、“感受”人物。在此基础上,设计角色扮演、历史短剧、模拟新闻发布会、人物访谈录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在代入与表达中体会历史人物的内心挣扎与精神坚守。例如,组织“戊戌变法人物访谈”课堂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阐述改革理想与生死抉择,深化对“救亡图存”时代主题的理解。同时,注重打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结合当代青年责任、科技创新、文化自信等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

3.3 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拓展延伸

历史人物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还原过去,更在于启迪当下、引导未来。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连接,帮助学生在古今对话中实现认知迁移与情感升华。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革命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增强感知力与代入感,使抽象的家国情怀变得具体可感。也可借助社会热点话题,如科技自立、青年担当、文化传承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精神在当代的延续与体现。例如,从邓稼先的隐姓埋名联想到当代科研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从林觉民的《与妻书》延伸到现代家国关系中的责任与牺牲。

3.4 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引领

在历史人物教学中,情感教育与价值引领同样不可或缺。教师应善于运用历史人物的事迹与精神,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通过讲述历史人物感人至深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同理心,让他们学会从历史人物的经历中汲取力量,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更加坚韧不拔。同时,教师应深入剖析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以此为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鼓励他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坚守内心的信念,让家国情怀成为指引人生方向的灯塔。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历史人物教学将成为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人物教学对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拓展延伸、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引领以及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情怀,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筠尧. 历史人物教学对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 朱如意 . 近代历史人物教学中初中生家国情怀培养研究 [D].杭州师范大学 ,2020.DO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