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理念在老年人群体健康促进中的实践路径
陆宇平
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服务局保健室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体健康促进受到更多的重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医药养生理念以整体观、平衡观和预防观为核心,构建一套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体系,在老年人群体健康促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故而有必要系统性地研究中医药养生理念及其在老年人群体健康促进中的应用,本文展开相应探讨。
一、中医药养生理念概述
基于整体观、平衡观和预防观的核心思想,中医形成了以天人相应、形神共养、药食同源和治未病为主的中医药养生理念,对于老年人群体健康促进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天人相应理念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体与周边自然环境应当保持动态平衡,养生活动也应符合时节,比如,夏季祛湿防暑,可食用莲子、茯苓、薏米等食材,避免湿热过重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再如,秋冬时节可食用羊肉、山药等温肾固阳的食材,增强体质。形神共养强调生理与心理协调共生,既要通过调整饮食、适当锻炼等方式提升身体素质,又要通过一些艺术活动保持健康心理状态,避免肝气郁结。药食同源强调食物与药物同源互通,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食为药、合理搭配、辩证用膳 [1]。治未病主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未发生病症的时候做好预防,如果患病则要预防病情加重。
二、老年人群体健康特点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呈现出生理功能衰退与多系统失衡的特点,如代谢降低、身体器官功能衰退等,而且许多老年人有多病共存的情况,这对老年人群体健康促进形成巨大挑战。具体来看,中医认为,“人过四十,阴气自半”,人体在步入中年以后,生理功能开始逐步退化,其中以肾精亏虚最为明显,导致气血不足、运化能力降低,故而老年人群体的脾胃功能明显变差,容易出现便秘、溏便等情况,意味着老年人群体的营养吸收和利用受限。
与此同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有 70% 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两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等,上述慢性病交叉作用,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风险,致使老年人群体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此外,许多老年人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尤其是丧偶、子女在外等情况,往往会导致老年人肝气郁结,出现焦虑、抑郁等病症,加剧身体器官功能退化。
三、中医药养生理念在老年人群体健康促进中的应用实践
(一)推进饮食与药膳协同调理
针对老年人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运化不足的身体特点,可以根据药食同源理念推进饮食与药膳协同调理,构建三级食疗干预体系,将老年人的日常膳食分为基础调理类、功能强化类和疾病干预类。
基础调理类主要是根据四时规律,结合治未病中的“七分养三分治”原则,调整日常饮食,做到“四低三高”,分别是低油、低盐、低糖、低刺激,以及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高微量元素。春夏时节侧重清热祛湿,推荐茯苓、薏米、赤小豆、绿豆、苦瓜、冬瓜、丝瓜、荠菜等食材,也可以搭配柚子这类低糖水果。秋冬时节侧重温补,推荐山药、羊肉、牛肉、鸡肉、南瓜、红豆、板栗、红枣等食材,调味品可选择花椒、肉桂等。
功能强化类主要是针对特定体质的老年人设计的药膳,如针对痰湿体质的老年人,推荐将山楂陈皮茶作为日常饮品,针对脾虚腹泻的老年人,则可以饮用由莲子、茯苓、芡实、山药熬制的“四神汤”,还可以食用八珍糕,都能有效改善老年人体质状况。
疾病干预类主要是在药食同源理念的指导下将日常饮食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从而推出专项药膳。例如,针对糖尿病群体,开发苦瓜玉竹茶,对于高血压群体,建议日常饮食中加入天麻、杜仲等中药材,从而减缓老年人病症。
(二)开展舒缓性康复训练运动
中医提倡适量运动,故而应当根据老年人身体功能退化的特点开展低强度、身心协同和调息主导的舒缓性康复训练运动,如太极操、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等[2]。太极操主要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有效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退化,锻炼身体协调性,而且节奏舒缓、动作简单,同时,部分动作还有独特作用,如“云手”动作通过脊柱 - 膈肌联动改善呼吸模式,能提升老年人肺活量。八段锦的核心作用在于理气活血,如“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能增强体内静脉回流,改善胸廓活动度和心肺功能,适用于患有冠心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六字诀以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节奏为主,适用于高龄、体弱的老年人群体,能够改善心肺状态,小幅度提升代谢水平。五禽戏能够增强老年人肢体力量,提升老年人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例如,“鸟伸式”单腿支撑动作增强下肢肌力,避免老年人摔倒。
(三)注重心理与生理协同干预
前文提及,许多老年人的心理或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引起肝气郁结,故而要以形神共养理念为指导做到心理与生理协同干预,构建多层次、多主体、身心协同的情志养生体系,具体包括个体、家庭和群体三个层面。
在个体层面,通过培养音乐、书法、园艺、文学等方面的兴趣爱好排解焦虑,或是喂养宠物,保持心情愉悦,做到移情易性,在生活中可以时常按压太冲穴,以此疏肝解气。在家庭层面,通过推广“孝亲养生”文化,鼓励子女通过视频通话、回家探望等方式增加联系频次,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同时要学习一些基础按摩技能,可为父母按摩涌泉、足三里等穴位,促进老年人身体气血循环,增进情感交流。群体层面以区域为单位组建养生社团,开展各类文娱活动,如书法创作比赛、园艺交流活动,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载体,促进老年人的情感交流,避免肝气郁结。
(四)构建一体化健康服务网络
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养生理念的传播与应用,应当以区域为核心,构建 30 分钟中医药养老圈。首先,建立中医养生站,可以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养生指导和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理疗服务,还可以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三伏贴”,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3]。其次,建立中医养生区域枢纽,配备智能脉诊仪、经络检测设备等现代医学设备,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最后,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中医药养生,提供线上问诊、线上养生指导与交互式 AI 智能咨询等服务,以中医药养生理念为指导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健康食谱或慢性病调理建议,切实提升老年人群体健康水平。
四、结论
中医药养生理念在老年人群体健康促进方面具有着突出的应用价值,对此,应当结合中医药理念做好老年人群体健康促进工作,以药食同源、天人相应理念为指导推进饮食与药膳协同调理,结合形神共养和治未病理念鼓励老年人开展舒缓性康复训练运动,构建个体、家庭和群体协同参与的多级养生体系,推进健康服务一体化、网络化建设,多措并举使中医药养生理念发挥其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包君丽, 李伟, 李水源, 等. 中医老年人睡眠养生思想探析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25, 23 (08): 50-53.
[2] 王永炎 , 张帅 . 读《中华医藏·养生卷》谈老年养生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4, 47 (07): 1034-1036.
[3] 程芳 . 千年中医养生蕴含养老大智慧 [J]. 经济 , 2023, (06): 94-95.
作者信息:陆宇平,男(1972.07),汉族,北京市,博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疗保健 老年医学 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