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革命文化渗透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张丽
337000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北桥小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如何有效渗透革命文化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文献分析、课堂观察与案例研究等方法,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的融入现状与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研究认为,通过精选革命题材文学作品、设计创意表达活动等方式,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对革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本文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革命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革命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为革命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有力的抓手。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革命题材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创意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传承革命文化。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的融入现状与问题
(一)革命文化融入的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的融入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许多教材都包含了革命历史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如《红岩》、《小兵张嘎》等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革命历史,培养爱国情怀。此外,一些学校还开展了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革命精神。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革命文化融入的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融入方式单一,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其次,革命文化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有时过于单一和刻板,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最后,革命文化的融入往往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缺乏深入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未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以《红岩》的教学为例,虽然这篇文章充满了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但由于其历史背景和语言风格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其中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得革命文化的融入效果大打折扣。
(二)革命文化融入的问题
1.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的融入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革命文化的内容散落在各个年级和教材中,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序列。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形成对革命文化的整体认识和深入理解。以革命英雄人物的教学为例,不同年级的教材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英雄人物,但往往缺乏对这些人物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比较。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形成对革命英雄人物的全面认识,也无法深入理解他们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
2.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
革命文化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和理解。一些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存在较大的距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和枯燥。例如,在教学《小兵张嘎》时,虽然文章充满了童真和童趣,但由于其历史背景和学生生活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其中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理解和感受革命文化。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革命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在小学阶段,革命文化的教学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革命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爱国情感和道德情操。
(一)借助课文情境,引入革命文化元素
在教授《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感受到革命文化,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再现的教学策略。首先,通过生动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可以描述一个春日的清晨,邓小平爷爷身着朴素的衣服,手持铁锹,在公园的一角专心植树。微风吹过,新栽的小树苗轻轻摇曳,似乎在向这位伟大的领袖致敬。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通过想象和听觉的辅助,将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学生可以想象自己手中也握着一把铁锹,脚下是松软的泥土,耳边是邓小平爷爷鼓励的话语:“绿化祖国,造福万代。”这种情境再现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为学生介绍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中的伟大贡献。通过讲述邓小平同志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和强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植树这一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绿化活动,更是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的体现。
通过这样的情境再现和历史背景介绍,革命文化元素得以自然而然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革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挖掘文学作品内涵,深化革命文化教育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以雷锋的事迹为线索,展现了雷锋精神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体会雷锋叔叔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中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从而深化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雷锋的文学作品,如《雷锋日记》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内涵。
(三)创意表达活动,增强革命文化体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表达革命文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意表达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演讲中分享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实践经历。或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邓小平爷爷植树》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题材,创作绘画、手工制作等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对革命文化的敬意和感悟。这些创意表达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革命文化,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我们深入探讨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革命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实践表明,这些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还能够促进他们对革命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积极传承。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深化这一研究,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策略,让革命文化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能够关注这一领域,共同推动革命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忠豪.聚焦学习任务,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2(18).
[2]程翔.对“学习任务群”的几点思考[J].语文建设,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