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模式发展研究

作者

陈晨

411330199208201518

摘要:信息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模式发展,剖析当前应用现状,探讨技术驱动创新、市场拓展及资源整合的作用机制,指出技术应用、人才短缺、政策滞后等挑战。针对性提出技术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引进、市场培育与政策支持策略,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文化产业新业态模式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文化产业;新业态模式;发展

引言:

在数字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新业态模式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凭借其数字化、智能化特性,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然而,在二者融合过程中,面临技术应用壁垒、人才缺口及政策适配不足等问题。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路径与策略,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多元文化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范畴​

信息技术(简称 IT)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和应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包括硬件制造、软件编程、数据处理等,从早期的大型机到如今的高性能计算机、云计算、边缘计算,不断提升数据处理能力;通信技术则负责信息的传输,从传统的电话、电报,发展到 4G、5G 乃至未来的 6G 通信网络,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与稳定性。微电子技术推动了芯片的小型化与高性能化,是各类智能设备得以实现的基础,传感技术则赋予设备感知外部环境的能力,温度、湿度、图像等传感器,为信息的采集提供了丰富的来源。这些技术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构成了庞大的信息技术体系。​

1.2 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

IT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高速化的特点。数字化作为IT技术的基本特征,将各种信息数字化,并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保存、传输,使图像、声音、文本等各种形式可以转化为统一的数字化形式。网络化为任何事物提供了物理化和非地点的距离障碍,使得信息通过网络。进行通信,使得信息交流的瞬时性得以实现。智能化实现机器的自主和自适应行动,对于事物能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判断或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能力加以处理,高速化是指计算机在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所具备的速度。

1.3 信息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模式的现状​

从文艺生产端讲,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文化生产全领域,促使了一系列业态和新样式(模式)不断出现。数字内容呈现的虚拟偶像的大热、沉浸式展览的盛行。文化电商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进行精准营销,且直播带货等新玩法也促使文化产品营销的路径更为多元;在线教育通过视频会议、互动直播等,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人工智能创造工具可以辅助艺术家开展创作,比如,作曲、绘画等。

二、信息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模式的作用机制

2.1技术驱动创新机制​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样态。AI绘画软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众多艺术绘画作品的学习,能快速绘制出风格不同但具有一定美感的艺术作品,降低了作品创作技术的难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藏品可以实现一件作品只能唯一拥有一份,且所有的记录信息都是可追踪的,这样就能增加创作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同时新技术手段的发展催生出新的文化生产力,实现了文化企业快速的运算,给文化产业提供高速的生产效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精准满足其需求,生产定制化内容,逐渐突破了文化企业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困境,让文化产业更加富有创意和个性。

2.2市场拓展机制​

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穿了文化产业的时空限制,大大拓展了文化产业的时空领域。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使文化产品和服务瞬间抵达所有可能的用户。基于大数据、算法推荐的精准营销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购买喜好等数据信息为其推送具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从而提升其用户的购销转换率。线上支付、虚拟货币等新型支付模式的开发,使交易更加便捷,节省交易成本,更加刺激文化消费的需要,进而促进文化市场的规模扩展,使本该没有受众的小众化文化产品也能找到特定的受众所接收,使其文化产品也进入长尾分布。

2.3资源整合机制​

文化产业发展助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和融合化发展。在网络资源整合上,如古籍、艺术品等文化资源均可借助网络转化为数字化资料,共享云端空间资源,便于创作人群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研究利用,研究人员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便捷使用。在网络融合上,文化产业发展助推文化与科技、文化和旅游、文化和教育等相关产业交叉融合,文化与教育跨界融合中运用虚拟模拟技术,将知识转化为互动学习的课程,培养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益,优化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在充分利用的同时产生更为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形态,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综合影响力。

三、促进信息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模式发展研究

3.1 技术创新与应用策略​

企业技术创新应用是信息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灵魂。政企对关键技术加大科研攻关支持力度,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方向组织科研基金,鼓励政校企产学研协同开展产学研研究攻关,解决好文化产业数字技术转型的技术短板。对使用新技术且占比高的中小文化企业提供税收补贴、购买设备补贴等政策倾斜,加快推进5G+超高清视频、AI+智能内容、人工智能+等一批创新技术在文化产业各应用环节的渗透应用,实现文化产业数字水平升级。

3.2 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专业型人才不足是制约信息科技与文化发展融合发展发展的关键。教育机构在专业方面的培养,要由教育部支持高校适当调整专业结构,增设数字媒体艺术、文化科技融合等综合性专业,形成“理论教育+实训+创业”的培养体系。地区相关部门针对技术类的引进,可对技术攻关项目的技术骨干人才给予廉租房、义务教育、研究项目初始资本的优惠政策,引入本土化和高层次人才。

3.3 市场培育与政策支持策略​

一个良好的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是信息技术融入文化新业态的根本保障。从市场培育上看,要通过文化科技成果发布展、网上文化消费节等平台吸引消费者关注、接纳新业态产品,扶持数字阅读、直播演艺、虚拟偶像等文化消费新市场。运用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精准推送消费者喜爱的文化产品,引导消费者升级文化需求。

结语

信息技术为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与资源整合重构产业生态。但当前融合进程仍面临技术应用不均衡、人才结构失衡、政策体系待完善等挑战。未来需持续深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文化产业新业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翔.数字加速与新增长周期:2021年欧美数字出版发展回顾[J].出版广角,2022,(01):50-55.

[2]王燕,隋普海,殷晓彦,等.乡村文旅新业态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商论,2023,(10):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