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育浸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于晓明
商洛学院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 新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建设研究(XSGJ2410),商洛学院学生工作研究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统战工作的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2024GXTZ33),陕西省高校统战研究课题
西安远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项目(24HKY230),商洛学院横向项目]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高校促进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反腐败斗争工作要求,针对如何在校园中更好的推广廉洁文化和清风教育,让廉洁教育更好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随着廉洁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随之而来的困难和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从廉洁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内涵、作用和意义角度进行阐释,进一步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全方位、浸润式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维护廉洁素养防范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凝练本校特色创建廉洁文化品牌的新路径。
关键词:廉洁教育;廉洁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廉洁文化是“崇尚廉洁、奉公自律为价值取向,融合廉洁价值理念、廉洁行为方式、廉洁社会风尚等元素的一种文化形态”,廉洁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为高校推动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引。自2007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大学生廉洁教育已在全国高校全面开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变,廉洁教育的组织架构、建设路径和方法不断完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教研和科研能力稳步上升,有效的提升廉洁教育的有效性。为更好的开展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反腐败斗争工作的要求,开展的关于廉洁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探讨,以期更好的推广廉洁文化和清风教育,创新高校的开展廉洁教育模式。
1廉洁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1廉洁文化内涵
廉洁文化萌芽于尧舜禹时期,到了夏商周时期,廉洁文化与德政相结合,廉与勤政安民等理念相结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一致提倡的是天下为民为邦本的亲民底色,民为邦本就是古代对天、军、民三者关系的深入理解和诠释,究其本质是对民众共同利益的维护。中国自古来就形成了一种崇尚清廉、公道正派的文化现象,这种廉洁文化的产生是教育体系开展廉洁文化传承,是历代思想家和人民群众理论和实践智慧的结晶,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涵包含了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当代,廉洁文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展示廉洁文化作品,实现清廉艺术的创新,增强廉洁文化的传播效果。综上,廉洁文化是根植于中国历史沃土上的文化传承、政治实践、文化共识、社会需求,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重要体征。
1.2廉洁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廉洁教育Honesty education,是通过对公民进行廉洁方面的教育,来营造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以达到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目的,2003年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讲廉洁教育作为“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内容”,《意见》要求从2007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开展廉洁教育,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按照《意见》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开展廉洁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工作日益迫切,重视大学生廉洁教育,开展高校廉洁教育受到受到社会各界的专家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探索廉洁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律。
廉洁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机构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实践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独具特色和价值导向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廉洁教育是是培养学生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我国教育是党领导下的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高目标追求,培养有担当能作为的当代大学生服务祖国、服务家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最优成果。
2廉洁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和作用
高校的廉洁教育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了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速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让廉洁文化在高校落地生根,持续提升廉洁文化育人的实效。
2.1高校的廉洁教育弘扬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丰富大思政课资源
高校廉洁教育聚焦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有效促进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廉洁修身,增强自我责任感、使命感,塑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精神品格,积极主动践行廉政行为,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才智。廉洁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极大的丰富大思政课资源,不断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廉政教育丰富了党建思政资源库,丰富了党建思政、爱国主义、专业资源、课程资源等全方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党建思政资源库和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等廉洁文化建设新模式,这些资源和活动为高校廉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廉洁文化在高校落地生根。
2.2高校廉洁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人才培养
高校廉洁教育进入创新发展阶段,表现在廉洁教育师资力量加强、与学生教育活动融合度提高、课程思政成为新渠道等方面,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高校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对社会廉洁程度整体呈现正面评价,对不廉洁现象普遍持憎恶态度。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廉洁教育的必要性,普遍认为廉洁教育非常必要,社会公德教育、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针政策、职业道德是廉洁教育应涵盖的主要内容。廉洁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言必诚信,行必忠正,深入挖掘廉洁文化资源,开展立体化廉洁教育,塑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引导师生树立崇尚廉洁、正风肃贪的廉政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廉洁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在廉洁教育过程中,师生道德水平和个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念,改善行为处事方式,乐于奉献。
2.3高校廉洁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加速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
廉洁教育要求学生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良好的道德和伦理水平,这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廉洁教育制度和管理体系,廉洁教育是一种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校园廉洁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和引领学生的思想行为,将廉洁文化与校风、校训、学术精神相融合,切实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感染力、渗透力,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浓厚的廉洁校园文化氛围,健全的廉洁教育制度和管理体系,让学生在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感受廉洁教育的魅力,丰富校园廉洁文化提升校园育人效能。
3廉洁教育浸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自2007年教育部发布《意见》以来,全面开展廉洁教育为高校校园文化全面发展赋予新的风貌,但同时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3.1外在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冲击
廉洁教育形式较单一,廉洁教育融入学风建设、文化活动的成效不足,不可避免增加了伦理风险,人工智能对高校廉洁教育浸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人工智能极大的丰富了不同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需求,例如ChatGPT程序能够根据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等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廉洁教育方案,通过AI生成廉洁主题的电子贺卡、制作廉洁作品等极大满足了师生学习的需求,有效弱化师生的腐败动机,提升廉洁教育的个性化水平和实效效果,但同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人工智能也增加了廉洁教育的伦理风险,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廉洁教育方式方法也带来一定问题。
3.2当代大学生自身对廉洁的认知和参与存在差异和负相关
对于不同政治身份的大学生在廉洁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大学生党员的廉洁认知水平相对高于共青团员和群众。不同学历、年级的大学生在廉洁教育参与上负相关,学历层次越高参与反腐败廉洁教育的意愿越低。廉洁教育实际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教育需求存在不匹配,尤其在民主监督和反腐败技能、未来从业领域的廉洁风险和防范知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认为廉洁教育非常必要且认为社会公德教育、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针政策、职业道德是廉洁教育应涵盖的主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廉洁文化认知水平整体正面,但也面临认知差异、参与意愿下降和教育内容不匹配等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当前廉洁文化教育尚未建立系统的文化体系,全面的廉洁文化教育体系、机制支撑、机制体制保障不足,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认知不成体系,缺乏实效性,廉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薄弱环节有待充实。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思潮的冲击,校园廉政文化的普遍自觉还没有形成,需要高校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和优化。
4廉洁教育浸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4.1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廉洁育人机制
加强高校廉洁教育的顶层设计,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校园廉洁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确保廉洁教育有章可循。将廉洁文化育人建设纳入高校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总体部署,多方联动形成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的整体合力。打造多方联动的廉洁育人实践平台,积极推动廉洁文化进校园、进宿舍、进课堂、进班级、进社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入生活,利用周边廉洁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4.2多元载体传播廉洁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实践
数字化手段展示丰富廉洁文化作品,高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训,让学生完成以“廉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实训作品,实现清廉艺术的创新。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廉洁文化,还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示学生的作品,增强廉洁文化的传播效果。依托多元载体广泛传播廉洁文化,注重从本校优秀勤廉文化、校史文化中挖掘“廉洁基因”,将廉洁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场景、活动场景、校园场景。将廉洁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采取翻转课堂、情景模拟等方式浸入式学习和参与教学,联系历史事件或现实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4.3创新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提升高校大学生认知
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进入创新发展阶段,表现在廉洁教育师资力量加强、与学生教育活动融合度提高、课程思政成为新渠道等方面,学生对廉洁教育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监狱或法院,通过直接接触那些因贪腐而误入歧途的人员,直观、真实地感受到腐败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巨大危害。创新实践载体,紧扣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以廉洁为核心的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推动廉洁教育入脑入心,组织大学生走访廉洁工作的先进人物,学习他们的典型事迹和高尚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
4.4提升廉洁素养激发文化自觉,重点防范人工智能伦理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师生廉洁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弱化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对师生进行伦理风险的防范教育并在教育中加以引导和防范,促进廉洁文化自觉,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维护和提升廉洁素养。人工智能时代要加强对师生自主决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避免过度依赖技术,确保他们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要加强师生公众伦理风险教育,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加强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伦理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通过上述路径,不仅提升教师和大学生的廉洁素养,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实践指导。
4.5加强凝练本校特色,争创高校廉洁文化品牌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廉洁文化进课堂、入教材,编写廉洁文化教育读本,挖掘校史、校训、校歌、校友中的清廉意蕴,将廉洁文化融入“第二课堂”。举办组织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将廉洁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到主题教育中,如组织聆听讲座、观看教育影片、组织清廉签名、道德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或组织大学生走访廉洁基地,挖掘历史文献,或在社区村镇开展廉洁文化与家庭建设主题宣讲,倡导廉洁之风。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动漫或短视频等形式在校园内多渠道发布,使廉洁理念深入人心,争创独具本校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注重从本校优秀勤廉文化、校史文化中挖掘“廉洁基因”,将廉洁文化变为可视、可感、可触的有形载体,发挥春风化雨、以文化人的作用。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直面高校廉洁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路径,从问题出发提出应对解决措施,营造清正廉洁、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廉洁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和规范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央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2/24/content_5675468.htm
[2]刘小川,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求是网,[EB/OL]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4-04/02/c-1130102071.htm.2023-4-2
[3]陈洪连,张德友.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审视、问题反思与实践路径,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J],2004(4):114-121。
[4]杨明.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军转民,2023(18):112-113.
[5]张钰,曹正锋,徐琪.系统论下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4(47):173-176。
[6]许平.大学生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21-24.
[7]李佳佳.当代大学生廉洁素养培育的核心要素与路径优化[J],西部学刊,2024(11):108-111.
[8]杨若辰.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伟大意义[J],党史文苑[J],2024(11):42-44.
[9]蔡清雅,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廉洁教育路径研究[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11):58-67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于晓明,女,满族,黑龙江双鸭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