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下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有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番芳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番芳 云南腾冲 1996.11 思想政治教育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生 助教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既包含传统教育模式与新时代学生需求的代际冲突,也涉及育人实效的深层张力。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重构高职院校辅导员谈心谈话体系,通过构建全员协同机制、全过程跟踪体系和全方位育人场景,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育人新模式,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关键词:三全育人 辅导员 谈心谈话
一、辅导员谈心谈话面临的困境
(一)工作模式机械化
部分院校将谈心谈话异化为"台账工程",规定每周或每月谈话人数、频次等量化指标,导致辅导员为完成任务而开展"流水线式"谈话。在"谈话即任务"的思维定势下,导致谈话过程中,学生的不适感增强,难以获得学生的信任,比如:部分辅导员通过日常监测学生社交平台的动态,机械选择谈话对象,将人际关系异化为数据采集渠道,比如,学生因在微博吐槽食堂,之后被约谈"文明上网或爱校荣校等。甚至在高职院校中出现谈话类别单一,主要围绕"学业预警""宿舍矛盾"等多个谈话类别,传统谈话模式的单向灌输逻辑,出现代际理解偏差,很难与新时代期待的价值共鸣的学生产生冲突,导致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二)辅导员职业身份的双重性
高校辅导员兼具思想政治教师与管理的双重职责,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需通过引导、价值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其工作又涉及行为规范、事务性执行等行政职能。二者的行为逻辑与资源分配存在差异,导致角色冲突,使辅导员陷入角色冲突的困境。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往往疲于应对各类行政事务,如数据统计、会议组织、材料报送等,大量精力被消耗在程序性工作上,难以深度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职能。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不仅削弱了思想引领的实效性,也影响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专业性与可持续性。
(三)评价体系滞后化
部分辅导员考核,过度聚焦谈话频次、记录规范等量化指标,忽视思想价值引导的实际成效。这种形式化评价体系导致工作流于表面,机械套用标准模板,难以真正促进学生价值观内化与成长发展。
二、基于“三全育人”理论的谈心谈话提升路径
(一)全员协同:从单一对话到系统协同
育人工作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征程,而是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在高校教育中,从单向的知识传授到多元的系统协同,全员参与的理念正在重塑育人格局。紧密合作与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是不可或缺,教师、行政人员、辅导员、学生乃至社会各界,都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注入力量。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价值的引路人,在价值观塑造与行为引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主动参与和真实反馈是优化教育实践的核心动力;行政人员通过高效的服务与管理,为育人工作提供坚实保障;而社会资源的融入,则为学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唯有打破角色壁垒,形成协同合力,才能让教育真正贴近学生需求。全员协同不仅是理念的升级,更是行动的革新。每个人都能以独特的方式助力学生成长,让教育焕发更大的生机与可能。
(二)全过程贯通:谈话质量的动态追踪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赋能。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单一的课堂传授或碎片化的育人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构建"全过程贯通、全场景覆盖"的协同育人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谈话不是一次性的告知,而是持续性的引导。通过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机制,辅导员能够实现从粗放式沟通到精准化培育的转变。在谈话育人场景中,事前基于学生画像制定个性化方案,事中通过动态观察实时调整策略,事后依托数据追踪评估长期效果,形成螺旋上升的育人循环。这种全过程贯通的模式,确保了每一次教育互动都能产生持久影响,真正实现从"完成谈话"到"达成效果"的质变。
同时谈话的空间也需注意,不再局限于办公室、教室、辅导员为主体谈话人等传统空间及育人主体的限制,要面向生活场景全方位延伸。在实验室里,专职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指导老师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创新创业比赛中,创新训练激发探索精神;在社团活动中,团队协作磨砺领导才能。这种立体化的教育网络,使知识获取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培育从说教灌输转向体验内化。当全过程的谈话质量追踪遇见全过程的育人实践,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便得到了双重拓展,在这套体系中,每位教师都是育人共同体的重要组成,每个过程都是指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宝贵契机。
(三)全方位融合:线上线下的谈话空间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与新兴的数字化手段相互融合,催生出一种全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对话模式,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这种全方位融合的谈话方式,既延续了传统交流的情感温度,又赋予了教育对话新的时代特征,正在重塑高校育人工作的形态与内涵。线下交流始终是育人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石。在办公室促膝长谈、在校园漫步交流、在宿舍亲切交谈,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面对面互动,通过丰富的非语言交流和即时的情感反馈,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特别是针对学业规划、心理疏导、价值观引领等需要深度沟通的场景,线下交流展现出独特的育人优势。辅导员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状态,实现精准的思想引导。与此同时,线上平台为育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线咨询平台、树洞、校园视频号、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的使用,打破了传统交流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留言大胆表达真实想法,后台可以借助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需求。24小时在线的沟通渠道,确保了紧急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实现了育人工作的全时域覆盖。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不擅表达的学生群体,线上平台提供了更自在的表达空间。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对话新生态,不仅是技术应用的创新,更是育人理念的升华。这种全方位融合的谈话模式,既传承了传统思政工作的人文精神,又顺应了当代学生的交流习惯,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必将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三、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碎片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构建系统化、立体化的协同育人体系成为必然选择。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谈心谈话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尤为重要的方式,通过谈心谈话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何做好学生的谈心谈话工作,使其成为持续性的思想引导,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完成教育成效,而是追求深层转化,值得每一位辅导员深思。同时,辅导员需要与专职教师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及时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学生的情况,能更有效、有针对性的开展育人工作,这种全员育人的谈心谈话的机制使育人工作真正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确保了教育影响的持久性和深刻性。全方位育人模式拓展了教育实践的时空维度。这种立体化的教育网络,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全面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对话新生态重塑了师生互动方式。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育人工作提供了全新可能。线上线下协同的混合模式,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深谈"、"云端调研+实地辅导"等形式,实现了两种模式的优势互补,形成了"1+1>2"的育人合力。
(二)展望
新时代赋予高校辅导员新使命,新征程呼唤高校辅导员新作为。育人工作既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又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高校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智能化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AI、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使个性化教育、精准化服务成为现实;协同化程度将不断提升,"大思政"格局下的壁垒将进一步打破,形成更强大的育人合力;育人生态将更加开放,校企合作、订单班联动的深度推进,将构建起更广阔的社会化育人网络;专业化水平将持续提高,通过系统培训和理论支撑,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黄乐.“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与班导师协同育人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20):40-42.
[2]任亮,薛朝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路径探究[J].山西青年,2025,(06):103-105.
[3]高艺鑫.个案工作视角下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效性提升研究[J].科教导刊,2024,(30):93-96.DOI:10.16400/j.cnki.kjdk.2024.30.028.
[4]葛成飞,汪思诚,阮盼盼.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的价值意蕴、实施现状和逻辑进路[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43(05):96-99.
[5]黄丹霞,张淙然,纪明学.数字化时代的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探析[J].山西青年,2025,(0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