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商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研究
周爽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4
项目来源:吉林省电子商务学会“十四五”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3JLDS013
摘要:根据2020年3月28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975亿元,农村收投快递超过150亿件,农村网商突破1300万家,农村电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动力。但传统农村电商存在产业集聚不足、生态发展理念缺失等问题,影响农村电商发展质量。在新电商环境下,要结合乡村经济规律,构建“互联网+农业+新电商”的发展模式,打破传统农业电商发展瓶颈,助力乡村振兴向纵深领域发展。
关键词:新电商;乡村振兴;创新发展
一、研究现状
关于新电商的研究,《2019年中国电商兴农发展报告》指出,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线上红利正在逐渐消退,农村电商将向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转移。2020年吴梅提出结合乡村经济规律,构建“互联网+农业+新电商”的发展模式,打破传统农业电商发展瓶颈,助推乡村振兴向纵深领域发展。同年李小云分析农产品销售的难点,提出传统电商在农产品销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然不能在生鲜农产品的销售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新电商突破了鲜活农产品的销售瓶颈。2021年张磊等人对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三大电商平台中的农产品上行模式进行梳理,进而分析传统电商农产品上行与新电商农产品上行模式特征,对比发现传统电商农产品上行存在一定的难点,而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在一定程度突破了农产品上行困境。同年王晓研等人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扶贫模式进行研究,包括“拼购+直销”“直播+助农”等模式,发现拼多多式新电商扶贫优势是满足消费体验,更能获得消费者信任,信息自动匹配,保证供求及时等。
二、新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新电商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1.发展理念滞后,农业电商产业融合进程缓慢。
电商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需要从业人员把握“农业+电商”模式 特征和内在规律,掌握电商营销技术、运营理念,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心态。但目前多数地区对农业电商的理解仅停留在“网络销售”,缺乏农产品策划、电商品牌塑造和在线客户互动等认识,影响了农村电商的价值传递。此外,目前农村电商尚处于传统电商阶段,电商平台经营粗放、松散, 缺少产业融合理念,影响了农业资源的优势转化和产业升级。
2.基础环境薄弱,农业电商难以实现大众安居乐业。
发展“农业+电商”,需要明确“电商”的主体地位,完善农业电商发展的基础环境,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多数农村电商缺少对本地资源优势、环境的充分融合,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绿色、生态发展。由于农村金融信贷市场发展不成熟,缺少专门服务农业电商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机构,影响了农业电商平台投资发展。目前农村电商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平台信息共享壁垒问题突出,数据信息共享存在障碍。部分电商从业者缺少生态保护意识,存在使用塑料袋、农药、化学品等现象,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
3.基础设施滞后,制约农业电商发展速度。
尽管许多农村地区已经逐步实现了网络覆盖,但网络速度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此外,物流配送体系在农村地区尚未完全健全,导致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的效率较低,影响了新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4.市场秩序混乱,亟待完善农业电商治理体系。
农村电商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由于新电商涉及线上交易、支付、物流等多个环节,监管难度较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电商平台进行虚假宣传、欺诈交易等违法行为,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了新电商的健康发展。目前商务、农业和扶贫办等多个部门均出台了扶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但由于缺乏明确的主管部门,出现了电商政策内容重叠、意见相左的现象。此外,农村电商发展模式不清晰,经营同质化、盲目性现象较为普遍,未能突出农业产品的特色和竞争优势。农村地区电商平台与农村治理体系融合不足,影响了农村电商在推进乡村自治、优化乡村治理秩序中的价值。
三、新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实践应对
1.推动产业集聚,加快“互联网+新电商+农业”平台建设。
应用新电商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首先,要扩大农业电商的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链条的协同集聚优势,形成以电商平台为基础,包含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条。其次,要拓宽农业电商的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注重引进大数据技术,拓宽发展布局,为农业产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创新动力。最后,要积极创新农业电商经营模式,推动农业品牌化建设。通过以“社区电商+社交电商”为基础,推进新电商“平台+品牌”建设。通过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使新电商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2.优化基础环境,加快生态宜居与农业新电商融合发展。
要充分把握农业新电商的发展要求,积极诠释绿色、生态的新电商理念,构建生态宜居环境。第一,要推动电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统一谋划“农业 + 电商”发展格局,避免重复建设。第二,要认识新电商平台助推乡村振兴优势,明确主管部门,优化电商政策,构建电商企业与农户、政府的常态化对接机制。第三,要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农业新电商的全过程、全环节,为电商产业园建设、项目规划营造绿色生态环境。通过发挥现代科技优势,生产绿色农产品,优化农业生态服务供给。
3.创新治理思维,构建农村电商规范治理新机制。
要完善电商服务机制,通过为大众提供多元服务,弥补乡村治理短板。第一,要明确农村电商治理主体,构建“主管机构+服务站+涉农电商平台”的全新运营体系,通过借鉴电商治理经验,推动乡村治理规范化发展。第二,要优化农村电商治理模式,营造市场主导、规范经营的电商发展秩序。通过将电商平台纳入乡村治理体系,补充基层治理体系空白,优化农村服务供给机制。第三,要立足农村产业融合环境,明确各个部门职能分工,强化领导、完善市场监督,为农村电商规范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4.完善农村电商行业标准,探索农民稳定增收途径。
要充分发挥新电商平台优势,开发优质资源,增加农民增收来源,为农民提供持续、稳定的致富途径。首先,要加快制定农业行业电商标准。通过对农产品质量、配送时效进行标准化管理,充分挖掘农业电商潜力,提高溢价收益。其次,要拓宽发展形态,增加收入来源。通过发展农产品包装、物流、手工艺品等多种产业形态,增加农民稳定就业岗位,拓宽农民的增收来源。最后,发挥新电商优势,引导农户及时对接市场,加快农产品的市场转化效率,为农民提供持续稳定的增收方式。
参考文献
[1]魏晓蓓;王淼.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电商聚集化“2+”模式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30-137.
[2]刘承昊.乡村振兴:电商赋能与地方政府外部供给的困境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22-130.
[3]陈旭堂;余国新.农村电商助推乡村共同体的形塑与重构——基于浙江省遂昌县的实证分析[J].探索,2019,(5):132-140.
[4]陆刚;孙芸莉.电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河北省实践的再思考[J].统计与决策,2019,(8):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