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中的应用分析
徐煜峰 牛金玲
210623199507164918 231181199105260828
摘要:本论文围绕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通过阐述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施工测量、施工管理、养护监测等环节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优化等优势,并探讨目前智慧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如技术应用成本高、专业人才短缺、数据共享壁垒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政策支持、培养专业人才、以期为推动园林工程行业的智慧化发展提供参考,助力园林工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慧化技术;园林工程;施工;养护;应用
一、引言
园林工程作为城市生态建设与景观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园林工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园林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与质量,还实现了养护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然而,目前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推动园林工程行业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二、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一)施工测量与设计优化
在园林工程施工前期,施工测量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环节。传统的测量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受到地形、天气等因素影响,测量误差较大。而利用智慧化的测量技术,如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地形地貌数据。无人机可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的园林场地进行多角度拍摄,通过软件处理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为园林设计提供详细的地形数据,使设计师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场地情况,优化设计方案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则可以对复杂地形和现有景观进行精确扫描,获取毫米级精度的点云数据,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例如,在一些山地园林工程中,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山体坡度、高度等数据,避免因地形测量不准确导致的施工误差,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返工现象。
(二)施工进度与质量管控
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管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对园林工程进行三维建模,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可视化模拟。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在BIM模型中设定施工进度计划,通过与实际施工进度对比,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当出现进度偏差时,能够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调整措施。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模拟和预判,提前发现潜在的质量隐患。例如,在园林景观小品的施工中,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小品的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施工质量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施工现场部署各类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能够实时采集施工环境和施工材料的相关数据,一旦数据超出预设范围,系统将自动报警,提醒施工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施工质量。
(三)施工安全管理
智慧化技术为园林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手段。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和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在施工现场安装高清摄像头,通过网络将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施工现场的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违规操作行为 。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安全帽,集成了定位、心率监测、跌倒报警等功能。当施工人员遇到危险情况,如发生意外跌倒或进入危险区域时,智能安全帽能够及时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以便及时进行救援。此外,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通过模拟施工现场的危险场景,让施工人员亲身体验危险发生的过程和后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养护中的应用
(一)植物生长监测
在园林植物养护中,及时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智慧化技术的应用为植物生长监测提供了精准的手段。通过在园林植物上安装传感器,如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养分传感器等,能够实时采集植物生长环境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终端随时查看植物的生长环境信息,根据数据及时调整养护措施。例如,当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含水量过低时,系统会自动提醒管理人员进行灌溉,避免植物因缺水而枯萎。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巡查,能够对大面积的园林植物进行宏观监测,及时发现植物的病虫害、生长不良等问题,并进行精准定位,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灌溉系统智能化管理
传统的园林灌溉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控制,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灌溉效果难以保证。智慧化的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数据,结合植物的需水规律,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精准灌溉。例如,以色列在园林灌溉中广泛应用滴灌技术,并结合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土壤湿度和植物需水情况自动调节滴灌的水量和时间,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国内,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地也开始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通过安装在土壤中的湿度传感器和气象站,实时收集数据并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系统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按需灌溉,既满足了植物的生长需求,又节约了水资源。
(三)园林设施维护管理
园林中的各类设施,如道路、景观小品、照明设备等,需要定期进行维护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园林设施上安装传感器和RFID标签,能够实现对设施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传感器可以监测设施的运行状态,如照明设备的亮度、电路的电流电压等,一旦出现故障,系统能够及时报警并定位故障位置。RFID标签则可以记录设施的基本信息、维护记录等,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和管理。例如,在园林道路的维护中,通过在道路关键部位安装压力传感器,监测道路的承载情况,当发现道路出现损坏或承载能力下降时,及时安排维修,保障园林设施的正常使用和游客的安全。
四、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一)提高施工与养护效率
智慧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的效率。在施工阶段,无人机测量、BIM技术等的应用,减少了人工测量和设计的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在养护阶段,智能化的灌溉系统和植物生长监测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减少了人工巡查和灌溉的工作量 。例如,某大型园林工程在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管理后,施工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15%,同时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园林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0%以上。
(二)降低成本
智慧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园林工程的成本。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设计优化,减少了施工材料的浪费;在养护过程中,智能化的灌溉系统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水费支出,同时精准的植物养护措施减少了植物的死亡率,降低了植物补种成本 。据统计,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的园林绿地,相比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节约率可达30%-50%,综合养护成本降低20%左右。
七、结论
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提高施工与养护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工程质量。然而,目前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应用中仍面临技术应用成本高、专业人才短缺、数据共享与安全问题以及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完善等挑战。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完善数据共享与安全机制、健全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等对策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智慧化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园林工程行业的智慧化、可持续发展,为打造更加生态、宜居、美丽的城市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浩.智慧园林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国园林,2020,36(09):107-111.
[2]李树华,等.智慧园林的概念、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园林,2019,35(08):5-10.
[3]孟兆祯,等.中国园林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