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图画书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模式探索
钟艺玲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君兰幼儿园 528311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与教学方法的持续进步,幼儿数学认知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成为了幼儿教育领域深入探索的焦点。作为塑造幼儿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键学科,数学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基于此,本文分析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提升重要性,从多方面如搜论述融合图画书提升幼儿数学认知能力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图画书;数学认知能力
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合绘本的数学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模式,巧妙地将数学内容与绘本叙事相结合,借助引人入胜的情节与直观插图,让幼儿在愉悦氛围中自然习得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概念。此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好奇与兴趣,更能在无形中锻炼其数学思维及问题解决技能。故而,对融合绘本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对于全面推动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兼具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幼儿园教育中提升幼儿数学认知能力重要性
(一)奠定思维基础,启迪数学智慧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构建的起跑线上,通过初步接触诸如形态、数目、空间位置等基础数学理念,可以有效唤起他们的探求兴趣与好奇心,并逐步培育他们初步的问题解决技巧[1]。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大厦铺设稳固的地基,确保他们在后续的学习征途中,能够更自如地处理数学领域的复杂难题,以及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挑战。数学认知能力的增强,不仅仅是知识量的累积,更重要的是点燃幼儿内心深处对数学的理解力,教会他们以数学的视角审视周围世界,运用数学逻辑分析问题,从而为他们的持续学习和全面发展铺设一条坚实的道路。
(二)强化逻辑认知,促进全面发展
数学,作为逻辑严谨的学科典范,强调学习者在掌握基本概念后,需能熟练运用逻辑推导来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幼儿园教学环境中,通过精心策划适应幼儿认知水平的数学实践活动,例如归类、序列排列、对比分析等,可以有效锤炼幼儿的逻辑思考能力。此类活动不仅使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趣味,还于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逻辑推断技能,为未来学术生涯及日常生活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逻辑认知的增强,不仅对幼儿在数学学科的表现有积极影响,而且促进了他们在语言表达、科学探索、艺术创作等多个维度的全面发展,实现了知识体系与技能水平的同步跃升。
二、融合图画书教学提升幼儿数学认知能力措施
(一)图画书叙事融入,数学概念直观呈现
幼儿阶段是培养认知能力的启蒙时期,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图画书有着丰富色彩、生动情节和直观形象,是幼儿接触和理解世界的关键桥梁。把数学概念融入图画书的叙事里,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助力他们构建数学思维的初步框架,让抽象的数学概念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现,这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特性[2]。
以《小熊维尼与蜂蜜罐》这本图画书为例,教师可巧妙地把其中的故事情节和数学概念结合起来。书中讲述了小熊维尼为了获取足够蜂蜜,要计算不同大小蜂蜜罐能装多少蜂蜜这一情节。在活动时,教师可先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书中蜂蜜罐的形状与大小,随后提出问题:“如果小熊维尼想装最多的蜂蜜,应该选哪个蜂蜜罐呢?”接着,通过对比不同蜂蜜罐的容量,引入“容量”和“比较大小”的数学概念。为了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幼儿亲自操作,将不同大小的物品(比如积木块)放入代表蜂蜜罐的容器中,直观体会容量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简单的数学游戏,比如“帮小熊维尼分蜂蜜”,让幼儿依据蜂蜜罐的容量分配相应数量的“蜂蜜”(可用小贴纸或积木替代),这样幼儿能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数学概念和计数技能。通过这种途径,幼儿不仅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还在不经意间学到了数学知识,达成了数学概念与故事情节的有效融合。
(二)绘本情节数学化,认知能力培养无声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绘本是深受幼儿喜爱的阅读材料,它有着丰富的情节和简洁的语言,是开展数学教育极为难得的资源。所谓绘本情节数学化,就是在不损害故事完整性与趣味性的条件下,巧妙地把数学元素融入情节之中,让幼儿在欣赏故事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数学思维的熏陶,进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全方位发展[3]。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契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又能有效规避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无趣。
以经典绘本《三只小猪盖房子》为例,教师可以依据“形状与稳定性”这一数学概念来设计情节数学化。在讲述三只小猪分别用稻草、木头和砖头盖房子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不同材料建成的房子的形状(像稻草房子的圆锥形顶、木头房子的矩形结构、砖头房子的牢固方形)及其稳定性。接着,通过询问“为何砖头房子最稳固?”引出“形状与结构稳定性”的数学原理。为加深理解,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利用积木或纸板等材料,分别搭建三种不同形状的房子模型,并模拟“大灰狼吹风”的场景,观察哪种房子最不易倒塌。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能引导幼儿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收集与记录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但加深了对形状与稳定性关系的理解,还学会了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身的猜想,从而在绘本情节的引领下,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数学认知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故事线索数学化,逻辑推理能力锻炼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真谛在于点燃火焰,而非灌输容器。”旨在通过故事情节的推进,把故事线索进行数学化处理,引导幼儿运用数学逻辑去分析并解决问题,以此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这种方式能让数学学习变得妙趣横生,同时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筑牢根基。
以《小蝌蚪找妈妈》这本图画书为例,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如下数学挑战:“小蝌蚪在寻找妈妈时遇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动物?每种动物的数量是多少?”“小蝌蚪遇到这些动物的顺序是什么?若给每种动物编号,顺序又是如何?”“假如小蝌蚪每遇到一个动物就向前跳三步,那它一共跳了多少步才找到妈妈?”这些问题需要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数学逻辑展开推理和计算。为了增强互动性,教师可以设计“数学小侦探”游戏,让幼儿扮演侦探,依据故事线索里的数学提示,逐步解开谜题,找到“妈妈”所在之处。通过这种项目式学习,幼儿不但对故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学会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三、结语
在培养幼儿认知能力时,融合图画书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成效,为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视角。通过图画书的引入,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得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幼儿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还能促进其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丽.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4,13(09):123-126.
[2]刘燕,曾彬.幼小衔接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认知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观察,2023,12(30):20-23.
[3]卜祥美.教育游戏融入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