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加强建筑施工监理管理的有效措施
张立鹏 韩雪松
210381199607015319 230622199208265556
摘要:本论文围绕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展开深入探讨,分析当前建筑施工监理管理中存在的监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应用不足等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剖析,从完善监理制度体系、强化人员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强多方协同等方面提出加强建筑施工监理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建筑施工监理管理水平,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建筑施工;监理管理;有效措施;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一、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关键意义。建筑施工监理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日益复杂,建筑施工监理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部分建筑工程存在监理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也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探讨加强建筑施工监理管理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监理制度不完善
1. 制度体系不健全。部分建筑工程在监理制度制定方面存在漏洞,对于监理工作的流程、职责划分、考核标准等缺乏明确且详细的规定。例如,在一些项目中,监理人员对于施工材料进场检验的具体流程和检验标准没有清晰的制度依据,导致材料检验工作随意性较大,难以有效把控材料质量。
2. 制度执行力度不足。即使制定了相应的监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制度往往难以得到严格落实。部分监理单位为了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对一些违规施工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监理制度形同虚设。
(二)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1. 专业知识不足。部分监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建筑专业知识和监理理论知识,对于新型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技术规范了解不够深入。在实际监理工作中,无法准确判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隐患,难以对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2. 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个别监理人员存在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在监理工作中接受施工单位的贿赂,对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严重损害了监理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安全。
(三)信息化应用不足
1. 信息化管理系统普及率低。目前,许多建筑施工监理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依靠人工记录、纸质文件传递信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比例较低。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影响监理工作的决策和执行。
2. 数据共享困难。由于不同建筑企业和监理单位使用的信息化系统不兼容,导致数据难以实现共享和交互。监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取施工单位的相关数据信息,也无法将监理过程中的数据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形成信息孤岛,不利于建筑施工监理管理工作的协同开展。
(四)多方协同不足
1. 与建设单位沟通不畅。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在工程目标、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双方在沟通协调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和分歧。例如,建设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要求缩短工期,而监理单位从工程质量和安全角度考虑,可能会提出不同意见。如果双方沟通不畅,就会影响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与施工单位协作不紧密。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工作中存在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双方往往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不配合,不及时整改监理单位提出的问题,导致监理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建筑施工监理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监理制度体系
1. 健全制度内容。建筑行业相关部门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详细、科学的监理制度。明确监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细化监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例如,在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中,应明确规定材料检验的批次、检验项目、检验方法以及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方式等。
2. 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建立健全监理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监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定期对监理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强化人员队伍建设
1. 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规范监理人员的准入标准,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经验。加强对监理人员招聘环节的管理,确保新入职的监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基础。
2. 加强培训教育。建立完善的监理人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通过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方式,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鼓励监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三)推进信息化管理
1. 推广信息化管理系统。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对建筑施工监理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监理单位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例如,推广使用建筑工程管理软件,实现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实现数据共享。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促进建筑企业、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建立建筑工程信息平台,将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的数据整合到平台上,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多方协同工作的效率。
(四)加强多方协同
1. 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协调。监理单位应主动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建设单位的工程目标和需求,同时向建设单位宣传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定期与建设单位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双方在工程进度、质量、投资等方面的分歧,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2. 建立与施工单位的良好协作关系。监理单位应改变单纯的监督管理模式,与施工单位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施工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为施工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同时,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理工作,对监理单位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共同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四、结论
加强建筑施工监理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针对当前建筑施工监理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应用不足、多方协同不够等问题,通过完善监理制度体系、强化人员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强多方协同等有效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建筑施工监理管理水平。在未来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各相关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监理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方法,持续优化监理管理工作,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伊生.建设工程监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 丁士昭.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3] 王雪青,郑晓龙.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 张连营.建设工程监理理论与实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9.
[5]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第4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