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内部审计业务档案在风险预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包荣喜

美姑县自然资源局 61645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企业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之下,内部审计的方向正从单纯的合规检查朝着风险导向转变,此时审计业务档案已然变成了风险信息的储备库,借助结构化分析的方式,可预先判断出高频出现的风险,识别出异常的业务情况,追踪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短板之处,为构建以数据作为驱动力量、响应较为及时的风险预警机制提供帮助,最终提升企业的治理效能。

一、内部审计业务档案的内涵与特性

内部审计业务档案是审计过程里形成的,用于记录整个过程以及相关信息的书面材料和电子数据集合,包含审计计划、通知、调查取证、分析报告、整改建议以及后续跟踪等方面内容,它是审计活动可合法合规进行的依据,还是质量控制的关键部分,审计档案拥有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以及保密性,其核心价值在于集中呈现一个完整业务周期中与风险相关联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智能化管理变得日益普遍,为风险识别与预警给予了技术支持,凭借借助大数据分析、审计系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审计档案的功能从静态记录转变为动态管理,成为构建企业风险数据库、达成异常检测和趋势预警的关键资源,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与治理水平。

二、审计档案在风险识别中的作用机制

风险识别属于风险预警的首要步骤,从数量众多的审计档案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是重点所在,历史档案大多时候会呈现出重复性问题的出现频率以及模式,经过归纳可构建内部风险图谱,按照业务流程作为主线、风险事件当作节点来构建知识图谱,可以迅速确定风险集中的区域,利用数据挖掘手段,针对关键词、事项、整改情况等要素展开多维分析,可发觉关联性风险,像多个报告多次提到预算执行不规范且集中在某一部门,那就应当重点给予关注。另外凭借异常比对机制,审计档案还可揭示非显性风险,比如制度执行存在偏差、有隐蔽性舞弊现象、系统权限出现错配等情况,对不同时间节点的档案进行纵向对比,可呈现偏差路径,揭示潜在风险,审计档案作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风险数据库,为高效且系统的风险识别给予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以及分析基础。

三、审计档案在风险预警中的分析与应用路径

在风险预警阶段,内部审计档案有关键价值,其能对问题演变趋势作出判断,还有捕捉早期风险信号的能力,要想提升预警效果,就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档案信息分类体系,针对审计结果、问题类型以及整改状态等开展结构化编码,并实施标签化管理,构建基于数据模型的风险分析系统,凭借设定指标阈值以及警示等级,对异常变动进行实时监测。举例来说,跟踪问题整改复发情况、审计事项集中度以及整改滞后情况,可识别潜在风险升级趋势,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还可实现对新风险迹象的智能识别以及自动预警,而言如果把审计档案与财务、业务、合规等系统数据进行联通,便可以构建多源融合的风险感知平台,提升预警的精准性与时效性。

四、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内部审计档案对于风险预警能发挥一定作用,可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少难题,其一档案管理状况欠佳,缺少统一的标准以及明晰的分类,出现了内容有所缺失、记录较为混乱、检索存在险阻等一系列情况,对信息价值造成了影响,其二技术支持较为薄弱,多数单位尚未构建智能管理系统,依旧依靠手工归档以及经验判断,致使预警响应出现延迟、精准度不高。其三审计人员侧重于实施工作而轻视档案利用,欠缺数据分析的意识以及工具,对档案的深入挖掘形成了限制,而且审计档案的涉密性较强,在信息共享以及跨部门协作方面受到了限制,不利于构建全局性的风险联防机制,为了突破这些瓶颈,需要从制度建设、技术赋能与人才培养这三个方面同时着手,全方位提高档案管理以及应用的水平,释放其在风险预警中的潜能。

五、推动审计档案服务风险预警的优化路径

要达成内部审计业务档案于风险预警里的深度运用,首先得推动档案管理制度朝着制度化以及信息化方向发展,确立起一套囊括档案分类、整理、归档、检索、分析整个过程的标准,搭建一个统一的审计档案数字平台,达成审计文档的智能归档以及高效查询,借助技术力量来赋能,依靠大数据平台以及智能分析系统展开风险画像、行为监测以及趋势判断,给预警模型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强化对审计人员的数据素养以及分析能力的培训,培育出通晓审计业务又拥有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审计档案的数据解读能力,要构建起跨部门审计信息共享机制,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条件下,达成与财务、合规、运营等系统的对接,形成风险信息协同响应机制,完善风险预警反馈机制,把预警结果归入风险管理与决策流程,提高审计结果的执行力以及管理关联度。借助制度设计、技术支撑以及人才培养的协同推进,可切实释放审计档案的潜在价值,为组织构建前瞻性、系统性、智能化的风险预警体系提供稳固基础。

结论

内部审计业务档案身为审计活动的关键产物以及风险管理的关键信息来源,它在风险预警里的应用价值不容小觑,从风险识别直至趋势预警的整个过程,审计档案可为企业给予多维度、有时序性且可验证的风险依据,提高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状况的能力,本文剖析审计档案在风险预警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路径,以此明确其于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中的战略意义。不过要切实达成审计档案价值的全面释放,还需要在制度规范、技术工具以及人员能力等方面开展系统优化,未来随着智能审计与数字化管理的不断发展,审计业务档案会在风险预警中发挥更为主动且智能的作用,成为推动企业合规经营以及稳健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涛 , 朱雯婷 , 沈晓波 .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国有科技型载体企业内部审计动态监督模式研究——以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 [C]//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 .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 2024 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4:2-11.DOI:10.26914/c.cnkihy.2024.053228.

[2] 杨成方 . 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 [D]. 山东财经大学 ,2024.DOI:10.27274/d.cnki.gsdjc.2024.001594.

[3] 刘蓓 . 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J]. 会计师 ,2024,(2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