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关键点与质量控制措施
刘奇
盘山县交通运输局
摘要;为保障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质量,本文系统梳理道路施工与桥梁施工的技术关键点,并针对性提出施工前、施工过程、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文献研究与工程案例分析,详细阐述各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把控方法,总结常见施工问题及解决策略,旨在为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提供科学指导,助力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水平,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道路施工;桥梁施工;技术关键点;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在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道路与桥梁工程作为交通网络的关键构成,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交通运输效率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交通流量激增,道路与桥梁工程面临更复杂的地质条件、更高的荷载要求和更严格的建设标准。
一、道路施工技术关键点
1.1 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道路的稳定情况。在路基填料选择方面,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执行,要选用强度大、水稳定性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路基压实是对路基起保证强、稳定作用的工序。施工过程中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作业法,每层填筑厚度不能超过30cm。压实机械应该结合填料特性及压实度要求选用,通常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操作。碾压采取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后中,保证压实均匀性,达到设计压实度即可。
1.2 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拌和质量与施工技术密切相关,要准确控制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拌和温度根据沥青品种和标号确定,一般集料加热温度高于沥青温度10-20℃。摊铺时摊铺机匀速行驶,控制摊铺速度2-6m/min,确保摊铺厚度均匀。初压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复压振动压路机振压3-4遍,终压胶轮压路机静压消除轮迹,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及压实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核心在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二、桥梁施工技术关键点
2.1 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成孔阶段钻孔灌注桩施工成孔质量直接影响到桩基的承载能力,钻机安放时必须使成孔倾斜度不大于1%,钻进时根据地质情况控制钻进参数,避免出现坍孔、缩孔等现象。清孔分两次完成,一次是在成孔完成后进行清孔,另外一次是钢筋笼和导管施工完毕后再进行二次清孔,使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规范。制作钢筋笼时必须使钢筋间距、焊接质量合格,在钢筋笼下放时不能碰撞到孔壁。进行混凝土施工时采用的是导管方法,首批混凝土浇筑量必须保证导管的埋深在1m以上,浇筑时不能中断,还要控制导管的埋深在2~6m范围内。对于扩大基础施工,基坑开挖方法要选择合适,施工时必须结合地质情况以及基坑深度来进行选择,如在该区域发生了坍塌,这就必须做好支护等工作,从而保证支护施工顺利开展,必须要将基底处理到设计的承载力要求,而当承载力不足时,要采用换填、夯实的方法进行处理。在进行钢筋绑扎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在进行钢筋布置时要保证其位置准确,并且要保证连接质量合格。进行模板安装时必须要确保平整,同时必须保证其密封性,并且还要避免其出现漏浆现象发生。
2.2 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桥墩在施工过程中,模板工程对保证桥墩外观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宜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在模板施工前要进行打磨、涂脱模剂的处理,保证模板表面光洁;在钢筋绑扎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层的厚度,采用高强砂浆垫块支垫;桥墩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不应超过50cm,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应避免过振和漏振。在桥台施工中,桥台基础与台身衔接处凿毛处理,使得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台身混凝土浇筑方式与桥墩相同,但是要注意控制台背回填,桥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台背回填,台背回填材料应选用透水性材料分层填筑,厚度不许超过20cm,使用小型压实设备夯实,压实度要求达到设计值,避免出现桥头跳车问题。
2.3 上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预制梁施工作业主要体现在预制梁梁体吊运施工中,预制梁施工过程中,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的注意要点包括对梁体平稳安全运输,防止撞伤和倾覆;根据梁体重量和跨度选择梁体吊装设备,根据梁体重力及跨度等因素选择吊装点,控制梁体吊装速度,平稳放置梁体;就位后的梁体检查平梁体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垂直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现浇梁施工需要进行支架搭设,根据梁重和跨度进行专项设计,确保支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及稳定性,支架的基础要进行处理,防止支架下沉;需要做好模板安装和钢筋的绑扎,完成后进行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分段浇筑,从梁体跨中对称向两端浇筑,避免产生不均匀的沉降。
三、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施工前质量控制
施工图纸审核是施工之前的环节,施工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审查,检查图纸是否齐全、尺寸标注是否正确、各专业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等,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处理,避免因图纸原因造成施工错误。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按照工程进行顺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合理配置施工资源等,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且对关键工序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保证施工方案既科学又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对于水泥、钢材、砂石料等主要原材料严格执行进场检验制度,检查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抽样复检,不合格的原材料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隐患。
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应当形成质量检评制度,每道工序实施自检、互检、专检制度。上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的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应用现代先进的检测仪器及技术手段,对路基压实度、路面平整度、桥梁桩基完整性等关键性指标等进行检测,保证施工过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要求。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直接取决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素质、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3.3 施工后质量控制
工程验收是对施工质量的全面检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完工后,需按照相关验收标准和程序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严格检查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资料,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施工单位需限期整改完毕,经复验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通过规范的验收程序,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工程交付使用后,施工单位需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质量保修义务。建立质量保修服务体系,定期对工程进行回访,及时处理用户反馈的质量问题。
结语
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复杂,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精准把握道路施工和桥梁施工的技术关键点,并严格落实施工前、施工过程、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保障道路与桥梁的安全稳定运行。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也需持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熊.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关键点与质量控制措施[J].时代汽车,2025,(10):180-182.
[2]冯杰,徐良,田超,等.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关键点与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经济,2024,45(S1):81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