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都海英

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三中学校  136105

引言: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知识传授功能,更肩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重任。创造性思维作为高阶思维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初中阶段正值学生思维发展关键期,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从创新教学思路、巧妙设计问题及多元探索方法三个维度,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路径,期望为一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创新思路引导,点燃思维火花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向启发引导型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设良好环境。教师应关注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精心组织教学环节,采用情境创设、类比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概念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相似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提炼共同特征,进而归纳出相似三角形性质。这种从具体到抽象思维过程既符合认知规律,又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艺术,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本质,打破思维定式。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不宜直接给出答案,而应通过启发式提问,如“能否换个角度思考”“是否可以寻找已知条件间联”系等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有效学习氛围营造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独特见解。当学生提出新颖解法时教师应给予及时肯定,增强学生创新信心;面对错误尝试,教师则应引导全班共同分析,挖掘错误背后合理成分,避免一棒子打死现象。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有学生尝试用几何方法解释二次函数图像特征,虽然表述不够严谨,但教师应当肯定其思维角度创新,并引导完善论证过程;这种教学互动使学生感受到创新尝试价值,激发持续探索热情。教师还应注重将数学史融入教学,介绍数学家解决问题过程,展示数学发展曲折历程,让学生理解创造性思维价值。

二、巧妙问题设计,解题能力提升

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分明问题序列,引导学生逐步提升思维水平。问题设计应体现梯度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突破,体验成功喜悦。问题情境应紧密联系实际,增强学习意义感,将抽象数学概念置于真实情境中,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同时注重开放性与挑战性,为学生思维拓展提供空间,设计多解题、变式题与拓展题,鼓励学生寻找不同解法比较各种方法优劣。问题设计还应突出思维方法训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类比推理、逆向思维、特殊化与一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巧妙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需关注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序列构建与思维方法渗透,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调整问题难度与呈现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思考过程,获得成长体验。

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巧妙问题设计策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讲授有理数加减法则时,教师应当设计探究性问题序列:从正数加法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两个负数相加结果如何确定正数加负数结果如何判断,通过数轴模型直观展示加法运算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规律。随后设计情境问题“小明借同学五元后又借三元,小明欠同学多少钱”,将数学符号与现实意义建立联系。针对学生易混淆负负得正概念,教师设计辨析题 (-2)+(-3) 与 (-2)×(-3) 结果为何不同,通过对比分析澄清概念。在学习有理数乘除法时教师设计梯度问题:从整数乘法推广至有理数乘法,引导学生发现符号规律;从数轴上倍数关系理解乘法意义;结合生活情境如气温下降三度每小时持续两小时理解负数乘法。教师还应当设计开放性问题构造四个不同有理数,使其乘积为正,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并通过变式练习如计算 (-2)×[(-3)÷(-6)] 培养学生运算敏感性。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多元方法探索,创造潜能激发

创造性思维培养需要多元教学方法支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潜能激发创设条件。合作学习作为有效教学组织形式,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优势,通过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促进思维碰撞,激发创新火花;探究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全过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为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新途径,动态几何软件等现代教学工具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增强抽象概念直观性;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从动手中获得感性认识,建立直观表象,为抽象思维提供基础。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教师应当综合运用多元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前,教师应当设计探究活动:学生分组使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制不同形状平行四边形,测量各组平行四边形对角、边长、对角线等要素,通过数据归纳发现性质规律。这种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从操作中获得直观认识,主动建构知识。教学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应当采用问题情境法,设计“如何确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判定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已知平行四边形性质反向思考,提出可能判定条件,随后通过反例验证,最终归纳完整判定定理;这一过程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应当引入模型构建法,从生活问题入手,如设计学校操场草坪灌溉系统,需计算不规则草坪面积,引导学生将复杂图形分解为平行四边形组合,建立数学模型求解。

结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需要系统设计与长期实践。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思路,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构建梯度递进问题序列,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潜能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创造性思维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更能促进学生整体思维品质发展,培养未来社会所需创新人才。期望本成果能为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推动创造性思维教育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小芳 .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2023.

[2] 刘旻 .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 2021.

[3] 黄繁 .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7):141.DOI:10.32629/jief.v2i7.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