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风险因素及对策研究
余慧娟
金寨县安居服务中心,2373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安全管理风险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探讨了当前安全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以及引入先进技术手段等具体对策。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验证了这些对策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研究表明,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手段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然而,施工过程中频发的安全事故不仅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对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尽管国家和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管力度,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完善,但安全管理问题依然突出。如何有效识别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成为建筑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风险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行业的安全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风险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外部因素。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例如,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基坑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事故;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可能导致施工人员中暑、滑倒等安全问题。此外,施工期间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也对施工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筑企业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环境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1.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水平、施工设备的安全性以及施工方案的科学性等。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技术水平低下可能导致施工工艺不规范,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同时,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也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方面。老旧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甚至引发重大事故。此外,施工方案的不合理,如施工步骤安排不科学、施工流程设计不合理,也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因此,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更新和维护施工设备,优化施工方案,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措施。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施工安全管理中最难以控制的因素之一,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等。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忽视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事故的发生。此外,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不足,无法有效监督和指导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部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和标准。此外,部分企业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存在制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安全管理的效果。因此,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执行,是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
1.安全管理执行力不足
尽管部分企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管理层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此外,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整改,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因此,提升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强化安全监督和检查,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建筑企业应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详尽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涵盖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类安全隐患。同时,应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执行。此外,企业还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及时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施工环境和技术水平的变化。
1.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通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使管理人员掌握最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增强其识别和控制安全风险的能力。此外,企业还应激励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其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1.引入先进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应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无人机监控、物联网(IoT)等,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例如,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过程的三维模拟和风险评估,提前识别和规避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无人机进行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实时监控,提升安全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实施对策的效果与挑战
1.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和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措施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确保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升了整体施工安全水平。此外,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1.面临的实际困难
尽管实施上述对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首先,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部分中小型建筑企业难以承担。其次,提升管理人员素质需要长期的培训和教育,且效果显现较慢。此外,先进技术手段的引入和应用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和维护,部分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和人才。
五、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企业经济利益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施工安全管理风险因素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以及引入先进技术手段等具体对策。这些对策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建筑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持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引入和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管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行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王菲.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管控对策思考[J].居舍,2024,(30):56-59.
[2]屈会,蒋其发,赵彬.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安全,2024,45(09):53-62.DOI:10.19737/j.cnki.issn1002-3631.2024.09.007.
[3]卢英鑫,刘福江.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4,22(08):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