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桂东县灾害治理资金专项审计研究
谢熙远 李金海
湘南学院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过程中,灾害治理资金的科学管理与严格监督,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桂东县为典型案例,基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视角,对其灾害治理资金专项审计情况展开深入探究。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并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精准揭示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旨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灾害频发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灾害治理资金;专项审计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实现乡村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然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乡村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不仅破坏了基础设施、影响农业生产,还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桂东县地处特殊地理区域,平均海拔881米,以山地为主的地形使得该地区降雨频繁,极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桂东县先后遭受了2010年6月和2021年6月的两次特大洪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面对如此频繁且严重的自然灾害,如何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管灾害治理资金,成为桂东县乃至其他类似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
二、桂东县灾害治理资金专项审计的背景
桂东县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其自然灾害频发的局面。境内海拔超1500米的高山多达471座,山地地形在带来独特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使得该地区降雨集中且强度大,为洪水、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2021年6月1日,受西南气流辐合影响,桂东县境内又遭遇长时间暴雨,导致城区、沤江镇及沤江下游河段出现严重洪涝灾害。这些灾害不仅冲毁了大量的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还淹没了大片农田,使得农作物受灾严重,农民收入锐减,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受灾群众救助方面,资金用于提供临时住所、发放生活物资、开展医疗救助等,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在基础设施修复方面,资金投入到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的修复工作中,使得受灾地区的交通、水电供应等尽快恢复正常,为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在农业生产恢复方面,资金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减少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桂东县灾害治理资金专项审计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分配不合理
桂东县灾害治理资金在分配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一方面,缺乏科学的分配标准,在确定资金分配方案时,主观性较强,没有充分考虑各受灾地区的实际受灾程度、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等因素。这就导致部分受灾严重的地区资金分配不足,无法满足实际救灾和恢复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资金分配过于侧重于短期救援,忽视了乡村长期抗灾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防洪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许多易受洪水侵袭的地区,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无法有效抵御洪水的冲击。这就使得在每次灾害发生后,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复,造成资金的重复低效使用。
3.2 资金使用绩效评估不完善
目前,桂东县尚未建立完善的灾害治理资金绩效评估体系。现有的评估指标过于单一,主要关注资金的支出进度和项目的完工情况,而忽视了项目的长期效益和对乡村振兴的综合影响。例如,一些基础设施修复项目虽然按时完工,但由于质量不达标,后期需要频繁进行维修,无法真正发挥项目的长期效益;一些农业生产恢复项目,只注重短期的产量提升,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此外,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也存在不足。评估结果没有与资金分配、项目审批等环节有效挂钩,对资金使用单位的约束力较弱。这就导致资金使用单位对绩效评估不够重视,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资金浪费和低效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
3.3 审计资源与技术落后
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桂东县灾害治理资金专项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灾害治理资金专项审计涉及财务、工程、农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而现有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大多只具备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了解较少。
审计技术手段落后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桂东县在灾害治理资金审计中,仍主要依赖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这种方法效率低下,难以对大量的资金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在大数据时代,对大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不足,使得审计工作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难以精准定位审计重点,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完善桂东县灾害治理资金专项审计的策略
4.1 优化资金分配审计策略
构建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标准体系是解决资金分配问题的关键。在制定分配标准时,应综合考虑受灾程度、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抗灾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可以运用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合理的权重,从而确保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加强对资金分配的审计监督至关重要。审计部门应严格审查资金分配方案,评估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乡村长期发展需求。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分配方案,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推动资金向长期抗灾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倾斜。例如,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个地区在防洪水利设施建设方面资金分配不足,应建议相关部门调整分配方案,加大对该地区防洪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当地的抗灾能力。
4.2 完善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审计
建立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是准确评估资金使用效果的基础。在评估指标的设置上,应增加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期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例如,在评估一个农业生产恢复项目时,不仅要关注项目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还要考虑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农民就业和收入增长的长期贡献。
强化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将评估结果与资金分配、项目审批挂钩,对绩效良好的项目和单位给予奖励,如增加资金分配额度、优先审批新项目等;对绩效差的项目和单位进行整改或限制资金分配,促使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3 提升审计资源与技术水平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专业素质。定期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授课,让审计人员学习最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专业资格考试和学术研究,培养一批复合型审计人才,满足灾害治理资金专项审计工作的需求。
推进审计技术创新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必然要求。加大对先进审计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建立审计数据库,整合各类资金数据和业务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快速发现异常数据和潜在问题;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灾害治理项目的地理位置、建设范围等进行可视化管理和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王东明, 韩自强, 刘剑博. 美国联邦政府救灾物资保障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6):4-5;
[2]丁佳伟.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审计监控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8:6;
[3]王淑月.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专项资金审计问题探析[J].财讯 ,2024 (02) :100-102;
[4]曾晓婷.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强化涉农专项资金审计[J].现代审计与会计 . 2025 (03) :14-15;
基金项目:湘南学院校级大学生研究创新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灾害治理资金专项审计研究——以桂东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