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

作者

张立辉

沈阳市法库县叶茂台镇中心小学 辽宁沈阳 110400

摘要;本论文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展开研究,通过明确核心概念,剖析建构主义等理论依据,揭示大单元教学在培育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等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碎片化、内容零散等现状与问题,提出教学目标整体化设计、内容结构化整合等实施策略。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语文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为小学语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然而,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碎片化的教学目标设定、零散的教学内容组织以及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难以真正落地。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核心概念界定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及文化自信4个维度。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以语文教材的单元为基础,打破一篇课文教学的边界,从单元内容着眼,围绕一个主题或完成一个任务,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重组,指引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注重知识整体性、学习实践性、素养综合性的重要教学方式。强调语文教学的单位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通过单元的整体设计,改变以往学习现状。

1.2 理论依据探讨

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获得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大单元教学倡导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比如主题探究任务、项目学习任务等,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建构语文知识。整合教育理论倡导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体性整合,大单元教学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构建,将课文之间彼此隔离、不统属的状态转变为统一,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和具体的运用情境中去。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化、批判性和深刻性。大单元教学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深度思考、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3 重要价值分析

大单元教学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整合设计教学流程,基于单元整体将语言和学习的知识与思维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密切联系起来,如在“传统文化”单元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诵读古诗词、撰写春联,既促进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文化认同。大单元教学改善了教学流程,消解了因知识点反复讲解、单独学习而带来的效率低下等问题。比如在阅读单元教学中,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文本的写作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大单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项目化、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项目、问题的完成,在学习中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教学现状概述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坚持以单篇课文为内容的教学,依据教材循序讲解课文,强调课文词句研读、段落分析及练习题的训练,教学内容要求大多为知识性的,比如对字词的掌握、课文的背诵,对学生成绩提高的指向明确,没有对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核心素养的人力安排;教学手段上,以填鸭式“灌输”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课堂中经常只能进行单一的讲授与接受,学生自身的发现探究、合作互动的时间和机会有限;教学评价上,仍然以考试为指向性评价标准,而忽略学生的“活”,对学习的过程性以及体验的评价欠缺。

2.2 现存问题剖析

“大分解”的目标设计。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使得教学目标分散,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在不同课文中多次讲修辞方法,却未能将修辞运用到写作中。如教学任务分配“散”,各个课文中教学要点零散且没有关联性,学生没能形成知识网络,无法迁移。教学方法单一。

2.3 问题成因探究

一是有的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仍然沿用课堂教学中的习惯思维;二是教学任务重,教师在精力上根本无力钻研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二是学校在资源方面的建设,包括开发大单元教学素材与实施大单元教学所需要的辅导提示没有相应资源可供教师使用的;教研组大多围绕一节课进行教学研讨,研究单一课文的教学方法,没有有效支撑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及实践。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教学目标的整体化设计策略

按照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要求,结合单元主题确立具有统摄性、递进性的教学目标,如在“自然之美”单元中,知识目标确定为学会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句式,能力目标是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和生动描写,素养目标是感受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审美情趣,确保每个课时目标与课时目标间有联系、逐级上升,是完整的链状系统。

3.2 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整合策略

以单元为主题,打乱教材内容编排顺序,统合单元内的课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例如“民间故事”单元,教材中的民间故事加课外经典民间故事为主要内容,安排“故事创编”“故事会”等活动,指导理解民间故事文体特点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3教学方式创新化的多元策略。

运用任务式、项目式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如“新闻采访”单元布置“校园新闻报道”项目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校园新闻采访、采访后的报道撰写、手抄报创作等活动,锻炼语言运用和实践操作的能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团队意识。

3.4 学习活动的情境化创设策略

构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真实情景,提升学生“代入感”感受,例如“辩论”板块的教学时,模拟学校辩论赛的场景,设计“小学生应该使用手机吗”之类的辩题,在辩论赛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应变能力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例如纪录片、动画视频等营造全情投入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等。

3.5 教学资源的多维度开发策略

利用教材资源,二次开发课文,丰富拓展阅读资料、文化背景资料。利用课外资源,带领学生读名篇经典,看优秀影视,增长见识。利用数字资源,如网络学习平台、教育 APP,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助学习,如运用读物APP的分级阅读,利用作文批改网的即时批改。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是顺应教育改革趋势、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通过明确理论基础、剖析教学现状、实施系统策略,能够有效推动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学校与教育部门也应加强资源支持与评价引导,共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倩荣.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10):4-6.

[2]余星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5,(03):73-75.

[3]顾元浒.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25,44(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