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影响及优化研究

作者

高珊

120102199205193544

摘要;机械制造工艺参数是决定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关键要素。本文系统梳理工艺参数的分类与定义,深入剖析其对产品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及形状精度的影响机制;同时探讨工艺参数优化对缩短生产周期、提升设备利用率的积极作用。针对工艺参数优化,详细介绍传统试验法、数学模型法、专家系统法,以及现代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等优化方法。合理优化工艺参数可显著提升机械制造的质量与效率,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参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参数优化

引言

在现代制造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机械制造作为工业生产的核心基础,其技术水平与生产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与产业竞争力。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对机械产品的精度、性能及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工艺参数作为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变量,其合理设置与优化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突破口。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整贯穿机械制造的全流程,从切削、磨削等加工环节到设备运行与工艺流程安排,每一个参数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对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产生连锁反应。

一、机械制造工艺参数概述

1.1 工艺参数的分类与定义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可依据加工环节与作用的不同,分为切削参数、磨削参数及其他关键参数。切削参数主要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切削速度是指刀具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瞬时速度,它直接影响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热和刀具磨损;进给量为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于工件的位移量,其大小决定了工件表面的加工纹路和加工效率;切削深度则是指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影响着单次切削去除材料的体积。影响磨削参数主要是砂轮线速度、工件进给和磨削深度。砂轮线速度影响磨削表面质量和磨削效果,砂轮线速度越高,磨削表面质量越好,但随之砂轮寿命降低;工件进给的速度影响单位时间工件进入磨削区域的长度,直接影响加工效率。其他主要参量还有冷却液消耗、刀具材料和刀具的角度、机床刚度和精度等。冷却液可减少切削温度、减缓刀具磨损、增加加工表面质量;刀具材料硬度、耐磨性和耐高温性决定了刀具的切削性能,刀具角度决定了切削力的分布情况、切屑形态;机床的刚度和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1.2 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

在尺寸精度上,由于工艺参数的小量波动会引起尺寸的大幅偏差。例如对于车削加工而言,若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之间的选择不恰当,就会使工件在加工时发生弹性变形,导致工件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不相符。若切削速度选择过高,则会引起刀具磨损,造成刀具尺寸变化,从而对工件的尺寸造成影响。对于表面质量而言,切削参数中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于表面粗糙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切削速度相对较低和进给量相对较小的切削方式可以使表面更加光滑,但会使生产效率降低。而对于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来说,两者同样与工艺参数有很大关联。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则会使工件表面产生较大残余应力,使其零件的疲劳强度受到影响。对于形状精度而言,工艺参数选择变化也会引发工件的变形,例如在铣削平面的过程中,切削深度的偏差或者进给速度的波动会导致加工后工件出现平面度误差。机床的震动与工艺参数有着一定的联系,若在切削时参数选择和机床固有频率较近时极易引起共振,会严重阻碍工件形状精度的提升。

二、工艺参数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2.1 生产周期的缩短

产品生产的加工工艺需要优化,包括调整切削参数可以缩短产品生产时间。粗加工加工时尽可能加大切深及进给量,同时做好刀具的寿命计算,在不影响加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切削速度减少加工次数,尽量去除粗加工余量。精加工加工时,同样也需要把握好切削速度及进给量,在保证加工质量的条件下提高产品加工的效率。可以通过改变产品加工顺序的方式优化产品的加工工艺,减少产品加工时各道工序的中间加工流转时间,在成组加工时针对一定成组的工艺相对一致和结构相似的零件,制定同样的产品加工工艺,进行成组的并行加工生产,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2.2 设备利用率的提升

工艺参数设置合理,减少设备空转时间以及设备出现故障后停机时间。避免因选择的切削参数过大造成刀具过早磨损以及折断崩刀,减少因为刀具折断更换刀具而导致停机的时间。参数设置合理可有效降低设备运行负荷,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某机械制造厂通过对磨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使得砂轮的使用寿命增加了30%,减少因砂轮折断而换砂轮时间。设备维护升级与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大幅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经常性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达到精准度的稳定性和设备性能,为工艺参数的稳定设置提供良好的基础。对陈旧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使得设备达到新的工艺参数可以适应的生产要求,增加设备的生产加工能力。

三、机械制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3.1 传统优化方法

试验法是最常用的优化方法,通过确定一系列不同的工艺参数组合进行加工,测量和比较试验结果,选择最优的工艺参数进行加工的方法。试验法直观可靠,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消耗,且试验结果精度会受到试验条件以及操作人员水平的影响。例如,对某一零件进行铣削加工中设计了20组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的组合进行试验,通过结果比较选择最优工艺参数组合进行加工。数学模型法基于加工过程的物理规律和数学原理,建立工艺参数与加工结果的数学模型,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计算,通过求解数学模型获得最优工艺参数。常见的数学模型有经验公式、回归方程等。

3.2 现代智能优化方法

AI算法具有强大的工艺参数优化能力。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生物神经元的学习,模拟生物神经元学习复杂工艺参数与加工效果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遗传算法通过生物遗传自然选择的原理,将搜索优化算法与生物群体的遗传机制相结合,模拟生物进化过程在参数空间搜索最优解。比如在某一精密零件加工中利用遗传算法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后,加工精度提高了15%。大数据及云存储技术为实现工艺参数智能优化提供了新方法。采集海量生产数据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发掘数据背后存在的规律从而达到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的目的。大数据还可以对设备故障以及刀具状态的预测,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保障生产的连续化。

结语

产品加工参数对于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均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加工参数的分类、定义的理解,分析参数对产品品质的影响过程,探索参数对生产效率的正面影响,学习传统及近代参数优化的方法,为机械制造企业给予合适的参数优化策略,在未来发展中,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的加工参数优化将逐步向着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从而协助机械制造业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启利.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影响及优化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5,54(02):91-93.

[2]黄芳.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设计和实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5,(03):107-110.

[3]谢伟东,李运强,浦兰娟,等.基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5,61(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