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作者

木塔力甫·努尔买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中学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了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内容很难应用到生活实际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而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实现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理念落实过程中,教师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日常结合起来,降低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内容的难度,生活化教学让数学知识内容不再是教材上枯燥的数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学阶段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通常不具备扎实的学习基础,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样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概念和问题时,不能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内容,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措施,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直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确立生活化教育理念

生活化教育理念落实的基础,就是要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参与相关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加深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1]。教师还需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例如,《时、分、秒》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知识内容,通过实物展示的措施,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整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化案例

教材是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开展的基础,但是教材内容有明显的抽象性和概况性,和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教师应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将教材内容和生活化事例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化元素,将这些元素和学生生活实际情况有效结合,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实际需求,引入生活化教学实例,辅助课堂教学。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教师重视从生活中搜集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化教学素材,结合图片,视频的形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三)创新教学措施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的培养[2]。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采用生活化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数学抽象概念,还可以通过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构建生动有趣的情境,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借助数学游戏的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积极将实践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和生活案例有效结合,为学生构建综合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后续成长和进步夯实基础,保障数学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四)构建生活化评价机制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通常过于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态度。生活化教育理念下,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态度,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教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优化教学计划。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手抄报,数学模型等,展示学生自身学习成果,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激发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落实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优势,教师给予学生正向鼓励,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结束语:

生活化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育理念,整合数学教材知识内容,创新教学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怡. 源头活水来 教学更精彩——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时代:教师 , 2010(11):1.

[2] 刘东 , 靳莲春 .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 2022(42):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