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路径分析
孙宁 孙世龙
21030219910502122X 210105198803151017
摘要:本论文聚焦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系统分析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路径。通过阐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数控加工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构建、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等实践路径,剖析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成本、人才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表明,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机械制造的效率、精度与质量,推动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机械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实践路径;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
一、引言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机械制造行业亟需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竞争力。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驱动力,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且深入。从传统的数控加工到如今高度集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物流系统,自动化技术不断重塑机械制造的生产模式与产业格局。深入研究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路径,对于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发展现状
当前,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一方面,数控加工技术持续升级,高精度、高速度的数控机床成为机械加工的主流设备,能够实现复杂零件的精确加工。例如,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可以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多个面的加工,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与精度。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焊接、喷涂、装配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汽车制造为例,工业机器人在车身焊接车间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焊接质量和一致性,还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机械制造企业开始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工厂的建设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
然而,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问题。部分中小企业受资金、技术等因素限制,自动化水平较低;不同自动化设备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集成度有待提高;自动化技术人才短缺,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
三、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路径
(一)数控加工自动化
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的重要基础。通过将加工工艺参数、刀具运动轨迹等信息编制成数控程序,数控机床能够按照预定指令自动完成零件加工。在实践中,数控加工自动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采用先进的数控系统,如西门子 840D sl、发那科 0i - MF Plus 等,这些系统具备强大的运算能力和丰富的功能模块,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加工。其次,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如 UG、SolidWorks、MasterCAM 等,实现零件设计与加工编程的一体化。设计师在 CAD 软件中完成零件三维模型设计后,通过 CAM 软件生成数控加工代码,直接传输至数控机床,减少人工编程的时间和误差 。此外,发展数控加工的智能化技术,如自适应加工控制,根据加工过程中的实时反馈信息自动调整切削参数,以优化加工质量和效率 。
(二)工业机器人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为生产过程带来了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在焊接领域,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以汽车车身焊接为例,通过多台焊接机器人协同作业,配合高精度的夹具和视觉引导系统,能够实现车身零部件的快速、精准焊接,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喷涂环节,喷涂机器人可以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喷涂要求,自动调整喷枪的位置、角度和喷涂参数,避免人工喷涂造成的厚度不均、色差等问题,同时减少工人与有害涂料的接触,保障职业健康 。
在装配作业中,装配机器人凭借其高精度和高重复性,能够完成精密零件的装配任务。例如,在电子设备、医疗器械等产品的装配过程中,装配机器人可以精确地将微小零件组装在一起,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工业机器人还在搬运、码垛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替代人工完成繁重、单调的物料搬运工作,提高物流效率 。
(三)自动化生产线构建
自动化生产线是机械制造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生产的关键。构建自动化生产线需要综合考虑生产工艺、设备选型、物流规划等多方面因素。首先,根据产品的生产流程,合理配置各类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和物流输送设备。例如,在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中,依次布置缸体加工设备、曲轴加工设备、装配设备以及在线检测设备,通过自动化输送线将各个工序连接起来,实现发动机的连续、自动生产 。
其次,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业计算机等控制系统,对生产线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通过编写控制程序,实现设备的启停、运行参数调整以及故障报警等功能。同时,引入生产执行系统(MES),实时采集生产数据,监控生产进度,优化生产调度,提高生产线的整体运行效率 。此外,为了提高生产线的柔性,可采用模块化设计,使生产线能够快速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
(四)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
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是机械制造企业实现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自动化立体仓库利用高层货架存储货物,通过堆垛机、输送系统等设备实现货物的自动存取和搬运。在入库环节,货物通过输送线被输送至指定货位,堆垛机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将货物准确存放;出库时,堆垛机将货物取出并输送至分拣区域 。
同时,采用智能物流配送系统,如自动导引车(AGV)、无人叉车等,实现物料在车间内的自动运输。AGV 可以根据预设路径在车间内自由行驶,将原材料、半成品准确送达指定工位,减少人工搬运的时间和劳动强度 。此外,借助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对仓储物流过程中的货物信息、设备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仓储物流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
四、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面临的问题
1. 技术层面:部分核心自动化技术仍依赖进口,如高端数控系统、精密减速器等,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升。不同自动化设备和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不统一,导致集成难度大,信息共享不畅 。
2. 成本层面: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购置成本较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压力较大。同时,后期的维护保养、系统升级等费用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
3. 人才层面:自动化技术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专业人才培养难度大。目前,机械制造企业普遍缺乏既懂自动化技术又熟悉生产工艺的复合型人才,影响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 。
(二)对策
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政府和企业加大对自动化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产学研合作,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通信协议,提高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
2. 优化成本管理: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企业购置自动化设备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企业通过合理规划自动化项目,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和系统,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
3. 重视人才培养:高校和职业院校根据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加强自动化技术相关专业的建设。企业与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
五、结论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数控加工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构建以及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等实践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技术、成本、人才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院校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优化成本管理、重视人才培养,推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深入应用,助力机械制造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 。
参考文献
[1] 李培根.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机械工程,2017,28(09):1005-1012.
[2] 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 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7):2273-2284.
[3] 谭建荣,乔立红,顾新建,等.智能制造的概念、技术架构与发展趋势[J].机电工程,2019,36(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