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一通三防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实践
刘宇轩 张金良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 陕西延安 727300
摘要: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一通三防是关键环节。传统监测手段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现代煤矿安全管理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套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并在实际煤矿中进行了应用实践。该系统通过精准监测通风参数、瓦斯浓度、火灾隐患及粉尘浓度,实现了实时预警与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为智能化矿山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煤矿井下;一通三防;智能监测;系统设计;应用实践
引言
煤矿井下一通三防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稳定的核心环节。传统监测方式依赖人工巡查和简单设备,存在效率低下、数据滞后等问题。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矿行业急需引入先进监测系统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了一套创新的智能监测系统设计,并结合实际应用实践,验证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价值,旨在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案。
1系统设计
1.1系统架构设计
智能监测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与应用层。感知层部署多种传感器,精准采集井下通风参数、瓦斯浓度、粉尘浓度及火灾隐患数据。传输层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ZigBee或LoRa)将数据高效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数据处理层对采集数据进行清洗、存储与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异常情况的智能识别与预警。应用层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监测数据与预警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直观决策支持。
1.2数据采集与传输
在数据采集环节,系统选用高精度传感器,如高灵敏度瓦斯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等,根据井下巷道布局和通风系统特点,合理布置传感器安装位置和数量。瓦斯传感器重点安装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等瓦斯易积聚区域;粉尘传感器布置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巷道等粉尘浓度较高的位置;风速传感器则安装在主要通风巷道和通风节点处。传输层采用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同时降低系统能耗。
1.3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是系统的核心环节。首先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值,确保数据质量。然后通过特征提取技术,提取关键特征参数,如瓦斯浓度变化率、粉尘浓度峰值等。数据融合技术将多源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的井下环境监测数据集。在数据分析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瓦斯超限、火灾隐患和粉尘超标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过智能算法的不断优化,系统预警准确率显著提高,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系统功能
2.1通风监测功能
系统对井下通风参数的监测功能是保障矿井通风安全的关键。通过高精度风速传感器和风量传感器,实时监测井下巷道的风速、风量和风压等参数。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与通风系统设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动态评估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通风异常,如风量不足、风速异常波动等情况,系统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并通过可视化界面直观展示异常位置和参数变化趋势。管理人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调整通风设备运行状态,确保井下通风系统正常运行,为矿工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
2.2瓦斯监测功能
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智能监测系统采用高精度瓦斯传感器,实时监测井下瓦斯浓度。传感器能够精准检测低浓度瓦斯变化,确保瓦斯监测的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系统对瓦斯浓度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结合通风参数和历史数据,运用智能算法预测瓦斯积聚风险。当瓦斯浓度接近或超过安全阈值时,系统立即发出超限预警信号,并通过可视化界面显示瓦斯浓度分布和变化趋势。同时,系统还能分析瓦斯超限的可能原因,为瓦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瓦斯事故风险。
2.3防火防尘监测功能
防火防尘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井下火灾隐患。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井下环境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高温区域;一氧化碳传感器则用于检测火灾早期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系统结合温度和一氧化碳浓度数据,运用智能算法分析火灾早期特征,实现火灾隐患的早期预警。同时,系统还对粉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采用高精度粉尘传感器,精准测量井下粉尘浓度。当粉尘浓度超过安全标准时,系统立即发出超标报警信号,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粉尘浓度分布和变化趋势。通过防火防尘监测功能,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火灾和粉尘危害,保障矿工身体健康和矿井安全。
3系统应用实践
3.1系统部署与调试
在某煤矿的实际应用中,系统部署过程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首先,根据矿井巷道布局和通风系统特点,合理安装各类传感器。传感器安装位置经过精心选择,确保能够全面覆盖井下关键区域。然后,搭建无线通信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在系统调试阶段,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标定,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对通信网络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在调试过程中,系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传感器信号干扰和通信网络延迟等。通过技术团队的努力,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系统最终实现了稳定运行。
3.2应用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运行,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传统监测手段相比,系统在瓦斯监测精度、火灾预警时效性和粉尘监测准确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瓦斯监测精度提高了30%以上,能够更准确地检测低浓度瓦斯变化,及时发现瓦斯积聚隐患。火灾预警时效性提高了50%,能够在火灾早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为火灾防治争取宝贵时间。粉尘监测准确性提高了40%,能够更精准地测量粉尘浓度,保障矿工身体健康。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有效降低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提高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3.3系统优化与改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系统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传感器在复杂井下环境中存在性能不稳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传感器性能。同时,随着井下环境数据的不断积累,系统需要进一步优化数据处理算法,提高预警准确率。此外,系统还需要拓展功能,如增加人员定位与应急救援功能,以更好地满足煤矿安全生产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技术团队将不断优化系统设计,提升系统性能,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4结语
煤矿井下一通三防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通过精准监测通风参数、瓦斯浓度、火灾隐患和粉尘浓度,并实现智能预警与可视化管理,系统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在实际应用中,系统显著提高了瓦斯监测精度、火灾预警时效性和粉尘监测准确性,有效降低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系统将进一步优化传感器性能、数据处理算法和功能拓展,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助力煤矿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云鹏,王帅.煤矿井下智能安全监测巡检机器人的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23,38(12):185-186+189.
[2]高冲.煤矿井下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智能诊断[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4,60(11):92-94.
[3]高若洋.煤矿井下通风智能变频及监测系统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25,54(02):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