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的探索
苏艳敏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第一中学 013650
引言:高中美术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美术鉴赏能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去发现和探究美,让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生活,使其能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美术课程改革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美术教学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美术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注重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于落实新课改理念、推动我国高中美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标对高中美术教学的要求
核心素养的目标包括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教技法”转化为“育素养”,在跨学科融合下,实现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的革新。因此,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重构,结合“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来创新设计单元课程。可以联系生活情境,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设置主题式的教学探索,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相融合,提炼其中的“中国画”、“非遗”等元素,还可以把社会议题引入到美术课堂中,引发社会关注,比如“环保艺术创作”、“乡村振兴主题绘画”等。其次,可以设计跨学科融合课程,美术和历史学科的融合,在中外美术史中加入时代背景分析;美术和科技的融合,把 AI 绘画、3D建模结合到艺术设计过程中;美术和文学融合,在插画中展开诗歌创作,或者是对连环画做出故事叙述等。教师还可以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本地区的美术资源,比如民间工艺、地方建筑、传统手工艺等,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调查,走访一些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共同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最后可以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根据学校教育宗旨开发个性化的美术课程,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提高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高中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也可以在新课标下,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高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创新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应用项目式学习(PBL),在真实情境的驱动下,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可以设计“为校园设计艺术装置”、“社区文化墙策划”等项目主题,划分小组,自主探究。项目完成之后可以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利用展览、路演等形式呈现出学习成果。还可以打造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提供微课视频、在线资源,预习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中形成深度互动,可以聚焦创作实践、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应该掌握数字化与智能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借助 VR、AR 技术,增强学习体验,让学生可以佩戴 VR 眼镜,虚拟参观美术馆,进行 3D 艺术创作。在 AI 辅助工具的赋能下,还可以通过 AI 自动生成艺术灵感,在智能评画系统中可以做出检测和反馈,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数字创作平台,比如 Procreate、Photoshop等软件来发挥自己的创意,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同时,还能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布置艺术闯关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掌握知识点。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展开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兴趣与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创作主题,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传统绘画、数字艺术、手工制作等不同方向,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发现与探究、合作与实践,避免单向灌输。
(三)学生主体性的激发
在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应该重视对于学生主体性的激发,通过个性化学习引导,为其建立“艺术学习档案袋”,记录下每个学生的创作轨迹和成长历程,推行“艺术选修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艺术门类中的学习方向。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设计弹性化的作业,鼓励学生在一定主题下发挥个性,自主表达,为其赋予创作自主权。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在课堂之后可以预留充分的自由创作时间,也可以安排固定课时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探索。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组织“艺术评论会”,让学生就经典作品和同伴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还可以通过“艺术辩论赛”的形式,对于现代艺术现象和美学问题展开观点交锋与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更多展示与表达的机会,实现“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建构者”的转变,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结: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模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要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挑战,开创出全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福 .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课堂构建 [J]. 试题与研究 ,2024(97).
[2] 张超 .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J]. 智力 ,2024(58).
[3] 柯荔红 . 智慧课堂视角下中学美术课堂建构实践 [J]. 中学课程资源 ,2022,18(5):44- 46.
[4] 颜佩玲 . 关于营造初中美术智慧课堂的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19(25):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