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视域下高中美术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策略

作者

沈乃希

福清元洪高级中学 350131

引言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正由知识灌输型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大单元教学理念日益成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方法,大单元强调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要求在课程目标指导下打破课时限制,实现主题驱动、任务导向、活动嵌入、评价融合的教学流程转型。在此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系统设计学习活动,使评价成为反馈优化的重要手段。

一、解析新课标,明确单元作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明确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在具体内容标准中细化学习任务群、表现性任务及评价要求,为教师设计单元教学提供操作框架,在“教”与“学”的目标建构中,应坚持从课程标准出发,依据学段特点,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明确单元教学的内容重心,厘清教学活动与学习成果之间的内在逻辑,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路径。

以湘教版高中美术必修教材“第一单元 美术与眼睛”为例,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学活动应分三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引导学生观看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典型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思考,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第二阶段,在“美术作品与客观世界”的教学中设置实地观察任务,要求学生记录现实场景并与经典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探索现实观察与图像表现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的观察力;第三阶段,在“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一课中引导学生运用形式分析的方法开展图像鉴赏,并完成一篇基于自选美术作品的图像赏析报告,作为单元表现性任务,逐步引导学生实现由感性认知向理性分析的过渡,使其在真实任务中建构美术认知体系。

二、基于“教”“学”目标,丰富单元作业设计类型

基于“教”“学”目标的单元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对美术语言的理解掌握,注重其在图像表达与艺术迁移中的综合表现,作业类型的丰富要求教师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发展实际,从任务内容、成果形式、评价标准三个维度精准定位每项作业的目标价值,明确其所服务的教学层级,形成由知识获取、理解分析、个性表达、社会意义建构逐层递进的作业体系,推动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1]。

以湘教版高中美术必修教材“第二单元 美术的历程”为例,教师应在教学中设置“文化之镜:图像背后的文明密码”主题研究作业,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课时内容自选一个历史时期的典型美术作品或艺术现象开展资料查阅,并形成可视化的图文展示板,设置“穿越时间的对话”表现性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仿制古代美术作品,并结合当代语境进行再创作,产出具有时代感的视觉图像作品,同时安排“美术史的个人书写”反思性任务,要求学生基于学习过程完成一篇以“我眼中的美术演进”为题的艺术随笔,在表达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审美判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阶段性讲解帮助学生厘清美术发展的线索,辨析各时期图像语言的异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以分组汇报、师生互评的方式建立多元评价通道,确保每类任务均可反馈学生的学习表现。

三、运用多元评价,发挥不同作业的评价功能

多元评价要求教师突破传统以知识再现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模式,转向融合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于一体的综合性评价机制,不同类型的单元作业应承担不同的评价功能,表现性任务可用于评估学生的艺术表达力,探究性任务适合评价学生的信息整合力,反思性任务则有助于检测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2]。

以湘教版高中美术必修教材“第三单元 美术的世界”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组织学生欣赏《自由引导人民》《兵马俑》《格尔尼卡》等历史题材作品,开展图像观察,教师运用观察记录表对学生的分析深度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学习任务推进中设定“艺术里的历史声音”主题探究任务,学生分组选择一件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完成艺术家背景梳理,图像元素解析,并通过微课视频呈现成果,该环节采用任务单与评分量规结合的方式实施评价,关注学生在信息整合、合作沟通方面的综合能力,随后安排“战争的印象”表现性创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理解以图像方式表达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情感态度,教师则依据图像语言运用、主题表达力等维度进行作品评价,并组织同伴互评,提升学生评价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面临从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转型,教学评一致性成为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应精准解析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构建多类型的单元作业体系,并借助多元化评价方式发挥作业的不同功能,以增强教学结构的系统性,有效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从而推动高中美术课堂高效迈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艺 . 基于文化理解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4,(S2):73- 74.

[2] 秦琳 . 冷暖色彩的搭配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J]. 色彩 ,2024,(12):97-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