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互动
尼玛卓玛
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浪卡子县 851100
一、引言
农村社区是乡村治理的基本单元,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与乡村振兴成效。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作为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农村社区建设存在天然的互动关系 ——优质的文化服务能凝聚社区共识、丰富社区生活,为社区建设注入精神动力;完善的社区建设则能为文化服务提供场地、资源与群众基础,推动文化服务落地见效。
二、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互动的重要价值
(一)凝聚社区共识,强化社区认同感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通过开展贴近农民生活的文化活动,如乡村文艺汇演、民俗节庆活动、文化知识讲座等,能将社区居民聚集起来,在共同参与中增进交流与情感联结。这些活动往往融入当地乡村文化元素,如传统技艺展示、乡土故事分享等,既能唤醒农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又能让居民在互动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减少邻里矛盾,增强社区凝聚力。同时,文化服务中培育的社区文化队伍(如广场舞队、民间剧团),可成为社区建设的 “生力军”,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强化对农村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二)提升居民素养,赋能社区治理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不仅能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更能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型文化活动,如农业技术培训、法律知识普及、文明生活宣讲等,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技能水平与法治意识。具备更高素养的居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主动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公共事务协商、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为社区治理注入内生动力。例如,通过文化服务培育的 “文明家庭”“社区志愿者”,可成为社区治理的骨干力量,推动社区形成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的良好氛围,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三、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互动的现存问题
(一)资源整合不足,互动基础薄弱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在资源配置上存在 “各自为政”的问题,未能形成有效整合。一方面,文化服务资源(如文化场馆、器材、人员)多由文化部门单独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场地资源(如社区活动中心、广场)、人力资源(如社区干部、志愿者)缺乏统筹协调,导致文化服务场地利用率低,社区建设也因缺乏文化元素支撑而显得单调;另一方面,资金投入分散,文化服务与社区建设的资金分属不同渠道,未能集中用于二者融合项目(如社区文化广场建设、文化活动与社区治理结合项目),导致互动项目因资金不足难以推进,互动基础薄弱。
(二)需求对接错位,服务与建设脱节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在需求把握上存在偏差,未能精准匹配农民实际需求。一方面,文化服务供给存在 “自上而下” 的倾向,活动内容多为统一安排的文艺演出、书籍配送,忽视不同农村社区的文化特色与居民需求差异(如老年群体需要健康养生文化活动,青年群体需要技能培训与社交活动),导致文化服务与社区居民需求脱节;另一方面,社区建设多聚焦于基础设施完善(如道路硬化、房屋改造),忽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未能将文化服务融入社区规划,导致 “硬件达标、软件缺失”,社区缺乏吸引力与凝聚力。
(三)参与机制缺失,互动动力不足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互动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农民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一方面,文化服务活动多由政府或外部机构主导,居民被动参与,缺乏自主策划、组织活动的渠道,导致文化服务难以真正贴近居民需求,也无法培育社区内生的文化力量;另一方面,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有限,文化服务培育的社区文化队伍未能与社区治理机制有效衔接,难以转化为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导致互动缺乏持续的内生动力,多依赖外部推动,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四、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良性互动的策略
(一)统筹资源配置,夯实互动基础
建立 “文化 + 社区” 资源整合机制,推动二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方面,整合场地资源,将文化部门管理的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与社区活动中心、广场统筹规划,打造 “社区文化综合体”,既满足文化服务需求,又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另一方面,整合人力资源,推动文化工作者与社区干部、志愿者结对,文化工作者指导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社区干部协助文化服务落地,同时吸纳社区内的文化能人(如民间艺人、退休教师)参与文化服务与社区建设,形成 “文化 + 社区”的人才合力。
(二)精准对接需求,推动服务与建设融合
构建 “需求导向” 的互动模式,确保文化服务与社区建设精准匹配农民需求。一方面,建立需求调研机制,通过社区走访、居民座谈会、线上问卷等方式,收集不同农村社区的文化需求与社区建设需求,形成“需求清单”,据此设计文化服务内容与社区建设项目(如针对老年社区设计 “健康养生 + 文化娱乐” 服务,针对产业特色社区设计 “技艺培训 + 文化品牌” 建设项目);另一方面,推动 “文化服务嵌入社区建设”,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如在社区道路两侧绘制乡村文化壁画),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结合文化活动(如通过 “文化议事会”协商社区事务),让文化服务成为社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二者深度融合。
(三)完善参与机制,激发互动内生动力
建立多元参与机制,让农民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互动的主体。一方面,健全居民参与文化服务的机制,成立社区文化理事会,由居民代表、文化能人、社区干部共同策划文化活动,鼓励居民自主组织文化队伍(如广场舞队、读书会),让文化服务从 “政府办”变为 “群众办”;另一方面,推动文化队伍参与社区建设,将社区文化队伍纳入社区治理体系,赋予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协商、文化特色打造、文明宣传等职责,如让 “社区文艺队” 通过小品、快板宣传社区治理政策,让 “非遗传承人” 参与社区文化景观设计,实现文化服务与社区建设的双向赋能;此外,建立激励机制,对参与互动项目的居民给予精神奖励(如 “社区文化之星”“优秀志愿者” 表彰)与物质补贴(如活动误工补贴),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形成长效互动动力。
五、结束语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互动,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撑、协同共进的有机整体 —— 文化服务为社区建设注入精神动力与文化特色,社区建设为文化服务提供落地载体与群众基础。面对当前资源、需求、参与层面的问题,需通过统筹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完善参与机制,推动二者从 “脱节” 走向 “融合”,从 “外部推动” 转向 “内生驱动”。未来,随着互动机制的不断完善,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农村社区建设将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为农村居民打造 “物质富裕、精神富足” 的幸福社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
参考文献
[1] 田玉英 . 新时期下关于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探讨——以临沂市沂水县四十里堡镇为例 [J]. 村委主任 , 2022, (11): 141-143.
[2] 李兰臻 . 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J].大观 ( 论坛 ), 2021, (05): 93-95.
[3] 李少惠 , 邢磊 . 社会组织嵌入 : 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J]. 图书馆学研究 , 2021, (10): 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