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贾冬玲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伴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企业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的需求由语言基本功过渡到了职场综合素养。基于语法和翻译的传统教学已经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学用两分离”。行动导向教学法即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起源于德国“双元制”,以“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行动逻辑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促使学生在具体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知识重构和能力迁移。本文以职业院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探索该教学方法在我国的应用。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内核与实践价值
2.1 理论内核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主张学习是“个体—环境—行为”三元互动的结果。其核心特征包括:
任务驱动性:以真实职业场景中的典型任务为载体,如商务谈判、技术文档翻译等;
学生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
能力导向性:聚焦语言能力、职业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2 实践价值
职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需解决三大矛盾:
语言能力与专业需求的割裂:传统教材缺乏行业针对性,学生难以将语言技能应用于专业场景;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失衡:课堂以词汇语法讲解为主,忽视口语表达、团队协作等软技能;
评价体系与行业要求的分离:考试模式单一,无法体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项目教学法“任务 - 行动 - 反思”的循环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困境。例如机械制造专业的英语学习,通过仿真“国际招标会”,学生要进行技术方案的英文撰写,现场答辩等过程,强化专业知识词汇的同时,也提升了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3.1 教学设计:基于职业场景的任务开发第一步:职业能力提取
对企业进行调查,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的语言技能要求。例如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故障诊断书书写”“顾客抱怨处理”等工作场景的英语应用能力。
第二步:任务情景创设
以“4S 店外国客人接待”为例,创设“电话订车 - 故障说明 - 修理计划商量- 结账”全流程的任务串。老师提供素材(如某一品牌汽车型号的原版维修手册),学生分成小组扮演相关角色,进行视频拍摄并保存于计算机中,留待以后进行评估。
第三步:教学资源建设
制作“专业英语微课资源库”,包含“行业词汇图片”“典型对话录音”“跨文化交际故事”等功能区。例如在“商务谈判”任务中,插入一段中西式谈判方式对比短片,让学生观察思考不同文化背景对谈判方式有何影响。
案例补充:在汽车修理专业任务设计中,教师通过企业调研发现,学生需掌握“故障诊断书英文书写”技能。某学生小组在模拟“4S 店外国客户维修接待”任务中,需用英语完成从故障描述、维修方案协商到结账的全流程。学生李某在撰写故障诊断书时,因专业术语使用不准确导致沟通障碍,经教师指导后,通过查阅原版维修手册修正错误,最终任务评分从72 分提升至89 分。
3.2 实施策略:多维互动的课堂组织策略一:角色扮演法
护理英语课堂设置“国际病人护理”情境,学生扮演护士、病人和家属的角色,开展问诊、用药交待等活动。老师采用“实时反馈卡片”,记录学生的语言问题,在课后给予个别化的提升建议。
策略二:任务驱动法
例如“跨境电商产品文案”任务,学生需要进行市场调查,进行竞争者分析,撰写文案。老师聘请企业的专家担任指导老师,引导学生运用 SEO 关键词检索,AIDA 文案写作模型等,学习成果直接应用于公司的实际需求。
策略三:虚拟仿真实训法
通过使用虚拟现实(VR)的技术来创建一个“国际性会展中心”的场景,学生可以进入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去完成展台搭建,介绍商品等工作。该平台会采集学生的形体动作,音调等信息,生成全方位的能力评价分析。
案例补充:在跨境电商产品文案任务中,学生王某负责撰写一款智能手环的英文文案。初期文案因未突出 SEO 关键词导致流量预测偏低,企业导师介入后指导其运用 AIDA 模型重构文案结构,增加“长续航”“心率监测”等关键词。修改后的文案在模拟电商平台测试中,点击率提升 40% ,学生因此获得企业颁发的“最佳创新奖”。
3.3 评价体系:多元主体的过程性考核
评价主体:教师评价( 40% )、学生互评( 30% )、企业导师评价( 30% )评价维度:
语言能力:术语准确性、表达流畅度;
职业素养:团队协作、时间管理;
跨文化能力:文化适应性,解决争端技巧。
工具创新:设立“电子档案夹”,跟踪学生完成作业过程,自我反省日记,以及企业导师批注。比如在“国际招标会”作业之后,学生要撰写《跨文化交流策略剖析报告》,作为期末考核资料之一。
案例补充:在“国际招标会”虚拟仿真任务中,学生张某的跨文化能力评价初期仅得 65 分(文化适应性维度),因其未注意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导致谈判僵局。经教师建议,其通过观看跨文化交际微课视频并模拟演练,后续任务中主动调整沟通策略,最终该维度评分提升至88 分,其撰写的《跨文化交流策略剖析报告》被选为班级优秀案例。
四、实践成效与反思
4.1 成效分析
以某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为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后: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合格率从 62% 提升至 89%
毕业生在跨国企业就业率增长 35% ;
学生在省级“职业英语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4.2 反思与改进
教师角色转型挑战:需加强教师“双师型”能力建设,通过企业挂职、国际培训等方式提升专业英语与行业实践的融合能力;
教学资源开发成本:建议建立校际资源共享平台,联合开发行业案例库、虚拟仿真系统等数字化资源;
差异化教学支持:针对英语基础薄弱学生,设计分层任务模块,如“基础版”侧重术语学习,“进阶版”强化复杂沟通场景。
五、结论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正确选择。基于“职业情境 - 任务引领 - 多元化评价”实践框架,可以实现代英语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培养并重的目标。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在任务设置,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助力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人工智能化、个性化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仇庆彬 . 兴趣导向下的中职无人机技术应用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05):170- 172.
[2] 张晓涛 . 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 [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04):122- 125.
[3] 覃泳淇.中职《纳税计算与申报》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24.
[4] 唐 瑗 彬 , 乔 羽 , 刘 珊 杉 , 等 . 优 质 的 职 业 教 育 课 堂 互 动是怎样的—— 基于三节中职典型课堂的观察 [J]. 教育发展研究 ,2024,44(Z1):60- 69.
[5] 张林, 张煜昊, 王晓珍. 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下的高职英语“ 三教”改革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J]. 教学学术 ,2024,7(01):75- 87.
[6] 严鸽 . 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民法基本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D]. 曲阜师范大学 ,2024.
[7] 常宇琪 .5E 教学模式在中职《民法基本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D]. 曲阜师范大学 ,2024.
[8] 张明月 . 数字化赋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D]. 山西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