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性阅读教学
折增荣
神木市第一小学 陕西省榆林市719300
摘要:“双减”政策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带来极大影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课堂思想解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让教学工作可以更加高效。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以“双减”政策作为教学指引,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做出优化改进,引入趣味化教学理念,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打造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喜好的语文阅读课堂,让阅读教学焕然一新,更具特色。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趣味阅读
引言
高效课堂是在有效课堂基础上,进一步取得理想教育成效和社会效益的课堂。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高效课堂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学生受益量,实现对其习惯、能力、思维、兴趣等多方面能力与品质的培养。同时,高效课堂符合“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增效育人要求,能够以较小的教学投入取得较大的教与学效益。但高效课堂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如何制订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与学习特征的高效课堂阅读指导计划,成为每位教师须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法单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依旧会采取传统教学手段,整个过程中大多是教师在讲,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思想交流的机会,对学生的启发式引导也比较少。在这种教学情形下,学生虽然参与了学习活动,但是没有学进去。并且,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只是为了完成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考虑教学过程是否生动、有吸引力,这样就会慢慢消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难以保证学习效果。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不对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法做出改变,就算是自己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也无法保证学生能够跟随自己的思维来掌握和吸收知识。
(二)教学内容过于局限
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言,学生的阅读量是一项重要指标,且有研究表明,通过提高学生阅读量,能有效锻炼其阅读理解能力,并为学生积累一定阅读经验。尽管小学语文课本中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一定量的阅读素材,但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来开展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这样才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很少为学生拓展课本以外的阅读素材,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阅读视野,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一)用角色演绎开展个性阅读教学
小学生对于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一直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主动性比较高,思维也非常活跃。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演绎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喜好,可以很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完成高效阅读,达成“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要求。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是一则寓言故事,文章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育人价值,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透过故事去感悟背后的道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完成简单的讲解之后,组织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开展课堂小短剧活动,学生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和旁白,通过表演情景剧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内容,揣摩文章内涵,并通过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去完善故事情节,为大家呈现出精彩的课堂表演。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可以通过教师引导、自我钻研、感悟体会狐假虎威故事中真正厉害的是老虎,而狐狸只是仗势欺人的小人,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辨别真假,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激活学习动力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关注教学成果,还需要对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进行发掘,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将语文阅读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协助中完成思想交流,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完成阅读学习任务,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为例,本篇课文篇幅比较长,从时间上讲述了北京春节习俗的独特性,由于文章信息量比较大,为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为学生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阅读来讨论文章的结构,找出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如何表达春节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写出北京人过腊八的隆重感。通过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自主讨论,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三)引用问题式教学,培养阅读思维
问题式教学重点强调的是问题的设计过程,问题设计的合适与否关系着问题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合理的问题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思考文中重点词句的作用,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掌握作者情感表达的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以“双减”政策为基础,深入分析教材文本,并在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设计适合学生的阅读问题,使问题既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阅读文本内容,从文本中汲取丰富的学科知识,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金色的草地》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入教学内容,如“我们日常看见的草地都是绿色的,你们有没有见过金色的草地呢?”教师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好奇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中所描绘的金色草地是什么样的。学生阅读全文可以感受到蒲公英在盛开的时候,花瓣的颜色是金色的,从而衬托出草地的金色。教师鼓励学生精读全文,并寻找文章中的“我”和谢廖沙,思考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作者和谢廖沙带来快乐的原因。学生精读文本内容,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其从文本中寻找体现作者细心观察的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设计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阅读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四)将课堂教学延伸,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仅依靠课本内容是很难实现的。我国汉字经历了历史发展的长河,并在形态和内容上经历了无数次变革,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仅是对语言基础知识的展现,而文学中更加丰富的内容需要教师适当地进行延伸和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使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发现自身不足,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基于此,语文教师应立足教材,引入与教材知识相关的课外内容,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地阅读课外书籍,从而达到拓展学生阅读范围的目的。
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对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不足进行反思,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小学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为拓展阅读资源,为学生构建充满趣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中获得思想启发,提高学习效率,促使“双减”政策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落实,让阅读教学在为学生“减负提质”的同时,使学生获得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楠.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3):29-31.
[2]林燕飞.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教师,2022(18):27-29.
[3]周珏.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的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0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