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UE5 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数字光影艺术创作研究

作者

王菲

成都东软学院 611844 “成都东软学院 611844”

引言

数字光影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研究表明,虚幻引擎5(UE5)的核心技术突破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数字化再现提供了全新路径。其几何体虚拟化系统突破了传统三维模型的面数限制,使复杂传统纹饰的高精度复现成为可能;实时光追系统则通过物理级的光影模拟,解决了传统材质在数字空间中质感失真的关键难题。在传播维度,UE5 构建的多模态交互环境能有效建立观众与文化符号的情感联结,VR 场景中的空间叙事显著提升了文化记忆的传递效率。

一、UE5 技术的特性与优势

虚幻引擎 5(UE5)是目前最先进的实时 3D 创作工具之一,其核心技术为数字内容创作带来了重大突破。该引擎最显著的特点是 Nanite虚拟几何体系统,这项技术可以直接导入影视级的高精度模型,自动处理模型细节级别的动态调整。传统3D 建模需要人工制作多个细节版本,而UE5 可以自动优化模型在不同距离下的显示效果。

同时,Lumen 全局动态光照系统能实时计算光线在场景中的反射和折射效果。这意味着创作者不需要预先烘焙光照,修改场景时灯光效果会立即自动更新。对于传统文化数字化项目来说,这个特性特别适合表现古建筑复杂的材质反光效果,比如青铜器表面的氧化层或丝绸织物的光泽变化。UE5 还提供了完善的动画工具链,支持从动作捕捉到布料模拟等多种功能。MetaHuman 框架可以快速生成高精度数字人物,配合控制绑定系统能够实现细腻的面部表情动画。这些技术组合使 UE5 成为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的理想工具,能够准确还原文物细节和历史场景。

二、UE5 与传统文化数字光影艺术的结合

(一)沉浸式体验的创造

UE5 引擎通过其核心技术为传统文化体验带来质的飞跃。Nanite 系统可以直接处理文物扫描的高精度模型,将古建筑构件、青铜器纹饰等细节完整保留在虚拟环境中。Lumen 实时光照系统能准确模拟不同材质在特定光线下的反射效果,比如丝绸在烛光下的柔和反光或青铜器在日光下的金属质感。观众佩戴 VR 设备后,可以自由调整观察角度,近距离欣赏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如虚拟工匠演示景泰蓝点蓝工艺或缂丝织造技术。这种交互设计突破了实体展览的玻璃展柜限制,观众甚至能拿起虚拟文物进行360 度观察。在戏剧文化展示中,UE5 的时序蓝图功能可以精准控制机械舞台与数字投影的配合,再现古代祭祀仪式的完整流程。这种沉浸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文化共鸣,比传统图文解说更直观有效。

(二)文化元素的数字化呈现

UE5 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资产。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可以把书画作品转化为三维模型,保留纸张纤维和墨色层次等物理特征。数字修复功能能还原破损文物的原始形态,如补全瓷器缺失部位或重建壁画剥落部分。在展示环节,UE5 的材质编辑器能精确控制宣纸的透光性、丝绸的悬垂感等物理特性,使数字复制品最大限度接近实物观感。AR 技术将虚拟内容叠加到现实场景,比如用手机扫描古画就能看到创作过程的动画演示。对于表演艺术,动作捕捉系统可以记录传统舞蹈的肢体语言,生成数字人动画进行教学传播。这种数字化不仅解决文物实体展示的保存难题,还能通过互联网让全球观众随时访问文化资源。

三、UE5 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一)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激光扫描和摄影测量技术,文物表面的每个细节都能被精确记录。故宫博物院就使用这项技术,将一些珍贵书画作品进行了数字化存档。对于已经破损的文物,技术人员可以参照历史资料,在电脑中进行虚拟修复。比如一件残缺的青铜器,可以通过比对同类型完整器物,推测出缺失部分的形状和纹饰。这些数字档案不仅存储在数据库中,还能转化为文创产品。游客通过手机 APP 就能 360 度欣赏文物细节,比隔着玻璃看实物更清晰。这种方式既保护了脆弱文物,又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文化遗产。目前全国已有数十家博物馆建立了数字展厅,让珍贵文物突破时空限制。

(二)促进文化的创新与传播

开发者可以把传统绘画转化为三维场景,观众能走进画中体验。在游戏开发领域,UE5 能精准还原古建筑结构和传统服饰纹样。其中,《黑神话:悟空》就是一个成功案例,游戏中的建筑、兵器都经过专家考证。这种数字内容通过互联网传播,让全球观众都能接触中国文化。这类融合传统文化的数字作品,海外关注度正持续上升。数字技术不仅扩大了传播范围,还让年轻人更易接受传统文化。一些博物馆开发的互动展览,让观众通过游戏方式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这种方式比单纯参观更有吸引力。

四、典型案例分析: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

2023 年 1 月在北京举办的“遇见齐白石·数字沉浸艺术展”是传统文化数字化展示的典型案例。该展览由北京画院与遇见博物馆联合主办,通过现代数字技术重新诠释齐白石艺术。展览主展区采用高清数字投影技术,将《墨虾》《荷花鸳鸯》等经典作品放大展示,让观众能清晰观察到水墨笔触的细微变化。在 AR 互动体验区,观众通过手机扫描《群虾图》,可以看到虾群在水中游动的动态效果,这一技术由国内数字艺术团队开发实现。

展览特别打造了沉浸式体验空间,利用三面墙体投影营造出齐白石笔下的荷塘、竹林等场景。当观众在《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前停留时,画面会随观众移动产生涟漪效果。展览还设置了数字年表墙,通过触摸屏展示齐白石从木匠到艺术大师的成长历程,重要作品旁配有语音导览二维码。展览结束后,有的数字内容被制作成线上展厅,观众可通过网络平台继续欣赏。这种创新的展示形式不仅吸引了年轻观众,也为传统艺术的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结论

UE5 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通过数字光影艺术的形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能通过创新形式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黄知彰 , 周艳 . 中国古代绘画中建筑场景的数字化复原表现 [J].美术文献 ,2024,218(12):102- 106.

[2] 宋小芹 . 传统文化 " 活 " 起来 [J]. 中国新时代 ,2021(9):78- 81.

[3] 孙光 , 李宇莎 . 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工业设计 ,2024(4):113- 116.